龍?zhí)镏袑W,原名龍蟠中學,創(chuàng)辦于1930年秋,由龍?zhí)锔呒壭W(1905年創(chuàng)辦)添辦而成,是1929年興民學堂、縣立中學、高級中學三間中學合并后的第二間中學。1942年夏,改組校董事會(第四屆),公推羅翼群、廖頌堯為正、副董事長,并著手籌辦高中部。新校址選定龍?zhí)镗孜髂?00米許的鹿子坪。1942年冬部分新校舍建成。翌年春招收高中一年級新生兩班,103人。校本部設在新校,在舊校設立分教處。1949年5月,興寧和平解放。9月,縣人民政府委派李侃民、羅鴻慶為龍中正、副校長。11月改名為興寧龍?zhí)镏袑W。 籌辦時得到原縣長丘瑞甲之支持。董事會由各族代表、各界人士十五人組成,羅善吾為董事長。校址設在龍?zhí)镗紫陆治牟簦ìF(xiàn)龍?zhí)镏行男W校址)。校名為第十區(qū)私立龍蟠初級中學。1934年改為興寧第十區(qū)私立龍蟠初級中學。 自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呈現(xiàn)蓬勃生機,校容校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廣泛籌集資金,積極完善教學設施設備,學校興建了三層以上的教學樓、電教大樓、辦公樓、圖書館、科學館、教師樓、學生膳堂等共8幢樓房,學校占地面積108畝,總建筑面積21540平方米。學校擁有省二類教學實驗儀器;電腦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歷史、地理、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17個,三用機、投影機、銀幕等二機一幕進入教室輔助教學。學校藏書6萬余冊,有400米環(huán)形、200米直跑道的運動場,實踐基地有8畝。 學?,F(xiàn)有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096人,其中高中18個班,學生1214人;初中12個班,學生882人。在職公辦教職工141人,其中專任教師116人,教師中有中學高級教師8人,一級教師44人,二級教師49人。 學校自創(chuàng)辦以來,以治學嚴謹、教學質(zhì)量高而傳聞全市,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評為省重點學校。早在抗日戰(zhàn)爭至解放戰(zhàn)爭期間,曾培養(yǎng)鍛煉了一大批從事革命活動的教師和學生。如當時進步教師李企村是地下黨員,后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地下黨員學生劉玉欣后任佛山市人大主任;原校友陳耀環(huán)、廖瑞瓊后分別任中央民航局長、上影導演等職務;原華南理工學院院長、省人大副主任羅雄才是龍中校友。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學校更是人才輩出,55屆校友許兆煥曾任《光明日報》、《深圳特區(qū)報》總編;59屆畢業(yè)生廖可人曾任北大、深大教授,在數(shù)學研究上有重大成果而成為世界名人而載入史冊;校友劉立其先后任興寧縣委書記、珠海市教育學院院長。 近幾年來,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繼承“誠、正、通、敏”校訓,以“團結、勤奮、守紀、為公”為校風,“嚴謹求實、開拓進取”為教風,大力加強素質(zhì)教育,教育教學質(zhì)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創(chuàng)出了“抓常規(guī),重教改,低輸入,高輸出”的辦學特色,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才。從2000年至2002年連續(xù)三年高考中,共被錄取592人,其中第一批被錄取重點線的95人,第二批152人,第三批有345人,同時還涌出一批高分尖子,如2001年高考700分以上有29人,其中語文科846分2人,升學率居全市農(nóng)村普通完中前列。此外,學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的學生有13人,教師論文獲市級以上獎勵的有22人。學校多次獲得殊榮: 2000年1月被中國教育學會國家基礎教育中心授于全國英語能力競賽(初二年級組)特等獎(國家級); 2000年6月被評為“興寧市一級學校”,同年11月被興寧市教育局評為“建設美麗校園先進單位”; 2002年6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督導室評為“梅州市一級學校”,7月被興寧市市委、市府授于“興寧市先進學校”稱號。
興寧市寧中中學創(chuàng)建于1940年。它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完全中學,是梅州市美麗校園、廣東省一級學校。它坐落在省道206線與寧新街道辦文峰三路的交匯處,與文峰塔遙遙相峙。校園面積一百四十畝,綠化覆蓋面積達98.5%。教學樓、科學館、圖書館、師生食堂、教師宿舍、學生宿舍齊全。理、化、生實驗室、計算機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語音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校園網(wǎng)、生物園、地理園等教學設備齊全。擁有藏書13.8萬冊,電子讀物23萬冊。有標準的操場、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和健身場地?,F(xiàn)有教學班77個,學生4000多人,其中高中教學班41個,學生2200多人,初中教學班36個,學生1800多人。教職工338人。漫步校園,綠意盎然、繁花似錦。幢幢樓宇與燦爛奪目的文化長廊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 寧中中學素來以育人質(zhì)量高、校園環(huán)境美著稱。培養(yǎng)了一批批杰出人才,如現(xiàn)任廣東省教育廳長羅偉其、公安廳副廳長羅娟、廣州市政法委副書記鐘健平,原廣東省司法廳廳長曾洪、原華師大黨委書記黃茂春、原中大副校長張純祥、原梅州市人大副主任林佛全,現(xiàn)任梅州市教育局局長羅嘉文等。在興寧市委、市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校友、社會賢達,尤其是香港嘉應商會永遠榮譽會長、寧中中學董事長羅煥昌先生及其親朋的熱心捐助下,先后興建了煥昌教學樓、佛華樓、校友樓、運華科學館、煥昌綜合樓、羅煥昌教學樓等,極大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也大大鼓舞了全校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經(jīng)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中考、高考成績多年以來一直居同類招生學校前列。教師中涌現(xiàn)了一大批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的先進典型,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近幾年來,1人被評為國家級先進教師,有5人評為省級先進教師,受市縣級表彰的教師80多人;此外,還有一大批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獲國家、省、市級獎或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fā)表。辛勤的耕耘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學校的工作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2002年、2003年連續(xù)兩年被評為“興寧市先進學校”,2004年被評為“興寧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2008年再次被評為“興寧市先進學校”,2009年被評為“師德師風建設年”先進集體。2009年2月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2009年冬,學校響應興寧市委、市府創(chuàng)建教育強市的號召,以“創(chuàng)人民滿意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為目標,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教育信息化為動力,注重學生綜合管理,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順利通過了教育強鎮(zhèn)的驗收。寧中中學作為寧新街道辦教育事業(yè)的主要陣地,為教育強鎮(zhèn)創(chuàng)建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是學校辦學史上的又一盛事。 目前,學校新領導班子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大力支持下,結合學校實際,帶領全體師生員工秉承“自信、自律、自立、自強”的校訓,繼承“嚴謹、求實、開拓、奉獻”的校風,弘揚“愛崗敬業(yè)、勤嚴細實”的教風,發(fā)揚“勵志圖新、博學進取”的學風,積極探索教育新途徑,發(fā)揮正確的導向作用,全面加強學校的軟硬件建設,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改善辦學條件,構建和諧校園,以全新的姿態(tài)闊步邁向明天,續(xù)寫新的篇章。
田家炳中學是一間師資力量強、辦理程度高、人文環(huán)境美、辦學成績好的廣東省一級中學,坐落在興城興佛一起,創(chuàng)辦于1991年9月,由聞名旅港實業(yè)家、慈悲家田家炳博士捐資興建。黌舍占地49300平方米,校舍修建面積30972平方米,現(xiàn)有講授班61個,在校門生4034人,教職員工272人,兼任西席246人,此中中學初級西席76人,中學一級西席93人,中學二級西席74人,天下榜樣西席1人,省特級西席1人,省名西席培養(yǎng)工具1人,市名西席1人,市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1人,省骨干西席6人,梅州市骨干西席9人,興寧市學科帶頭人1人,興寧市骨干西席9人。比來幾年來,黌舍以“愛國、連合、創(chuàng)新、生長”為校訓,以“調(diào)和·人文”為辦學思惟,構成了“低進超出超越,加工才氣才氣縱橫強”的辦學特性,獲得了明顯的辦學成績。黌舍現(xiàn)為 “廣東省綠色黌舍”、 “廣東省當代教誨技術嘗試黌舍”、“中國教誨學會化學講授專業(yè)委員會“十五”科研課題《中學化學實施最優(yōu)講授研討和嘗試》嘗試基地”、“中國體育迷信學會218課題嘗試基地”、“中國教誨學會十五打算重點課題作文嘗試基地黌舍”、“天下教誨迷信“十一五”打算教誨部重點課題《課程資本促進有效講授的研討與嘗試》嘗試基地”、“梅州市普教體系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yǎng)基地”。黌舍前后獲得天下粹校體育研討優(yōu)良黌舍、中國教誨學會十五打算重點課題優(yōu)良嘗試黌舍、廣東德育課題研討優(yōu)良嘗試黌舍、廣東安然文明校園、廣東書香校園、梅州市先進個人、梅州市先進工會、梅州市女職工事情先進個人、梅州市優(yōu)化青少年安康生長環(huán)境先進個人、梅州市法制教誨先進單位、梅州市“斑斕的校園"、興寧市黌舍安然事情先進個人、興寧市先進黌舍、興寧市師德扶植先進單位等名譽。黌舍高考成績優(yōu)良。學天生才率高,被門生家長美稱為“加工廠”,被社會各界贊譽為粵東教誨的一朵奇葩。我校在市委、市當局、市教誨局的精確帶領下,在生源質(zhì)量團體下滑的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固執(zhí)拼搏,在2010年高考中獲得優(yōu)良成績,上重點本科線22人,和客歲持平;上淺顯本科線以上637人,創(chuàng)汗青新高,比客歲多68人;上大專線以上1332人,比客歲多41人,超卓地完成了市教誨局下達的上本科人數(shù)379人的高考任務。上本科人數(shù)持續(xù)六年500人以上,排名全梅州市非重點高中類第一名。理科總分興寧市前100名的有11名,石翠媛同窗624分名列全興寧市第9名,鄧靜波同窗607分名列全興寧市第22名,陳夢娜同窗602分名列全興寧市第36名,何高文同窗601分名列全興寧市第41名,葉聰玲同窗600分名列全興寧市第46名,劉艷芳、余瑞珠、曾美鳳598分并列全興寧市第60名,白文杏同窗597分名列全興寧市第66名,羅悉同窗596分名列全興寧市第67名,廖媚同窗594分名列全興寧市第80名;理科總分興寧市前100名的有2名,廖鐵漢同窗655分名列全興寧市第37名,李穎同窗649分名列全興寧市第65名。39人次排論理學科全興寧市前50名(語文、英語科前100名),石翠媛同窗語理科129分名列全興寧市第3名,鐘萍同窗語理科127分名列全興寧市第8名;李穎同窗理科數(shù)學137分名列全興寧市第3名,曾美鳳同窗理科數(shù)學133分名列全興寧市第4名,吳志威同窗理科數(shù)學132分名列全興寧市第7名;石宇婷同窗理科綜合258分名列全興寧市第3名。 黌舍教研服從豐富。近五年來,黌舍共承擔中國教誨學會“十五”打算重點課題《中小學作文講授實際及操縱體系嘗試研討》、中國體育學會重點課題《21世紀中國粹校體育生長研討》、天下教誨迷信“十一五”打算教誨部重點課題《課程資本促進有效講授的研討與嘗試》等各級課題93項,394人次參與了科研課題的研討活動。黌舍被評為中國教誨學會十五打算重點課題優(yōu)良嘗試黌舍、天下粹校體育研討優(yōu)良黌舍、廣東德育課題研討優(yōu)良嘗試黌舍;肖善民校長掌管的《〈化學2〉專題3團體講授設想》課題獲得廣東省中學化學優(yōu)良講授服從一等獎,廖振雄、劉愛蘭、游景枚等5位西席獲得中國教誨學會優(yōu)良課題服從獎,李秋堅教員被評為天下粹校體育研討先進小我;彭立亮、高利華等149位教員撰寫的203篇講授論文在《廣東教誨》、《梅州教誨》等刊物頒發(fā),楊曉麗、彭永忠等167位教員撰寫的289篇講授論文在各級論文評比中獲獎;練雙玲、李興國等149位同窗在各級學科比賽在獲獎;溫懷遠、黃歡歡等283位同窗的386篇作文在各級各種報刊雜志頒發(fā)或在各級各種的征文比賽中獲獎。黌舍師資扶植成績凸起。黌舍現(xiàn)有初級西席76人,中學一級西席93人,初級西席74人。兼任西席240人,均具有本迷信歷。肖善民校長被評為廣東省黌舍體育事情優(yōu)良校長、廣東省大眾體育事情先進小我、興寧市優(yōu)良校長,黃奇賢副校長被評為廣東省數(shù)學特級西席,陳長生副校長被評為梅州市名西席,黃達權、廖振雄、羅向東、曾惠蓮、彭永忠、黃偉源等6位西席被肯定為廣東省高中骨干西席,陳偉標、巫山等4位西席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yōu)良西席,吳杏珍、陳敬東、彭立亮等17位西席被評為梅州市優(yōu)良西席,鐘啟云、袁玲、范干新等48位西席被評為興寧市優(yōu)良西席,張宇春、謝勁雄等45位西席在各級講授才氣才氣縱橫比賽中獲獎。田家炳中學將再接再厲,承前啟后,與時俱進,盡力地把黌舍扶植成為有特性、有質(zhì)量、有生長的群眾對勁的黌舍,為扶植“文明梅州”、“人文秀區(qū)”進獻一份力量。
梅青中學是以抗日英烈黃梅興、姚子青的名字命名的學校。它是一所普通高中,創(chuàng)辦于1979年,現(xiàn)有教職工96人,學生1600多人。學校與共和國的改革開放同時起步,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科教興國的春風中開拓發(fā)展,日新月異。在黨和政府的關懷重視下,師生員工群策群力,勵精圖治。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愛國、求真、勤奮、開拓"獨特的校風蔚然而成。1995年,學校以素質(zhì)教育為龍頭,以教研促教學,教育教學質(zhì)量穩(wěn)步提高,高考步步登臺階。近三年來,在生源素質(zhì)較差的情況下,2000年第三批以上入圍人數(shù)為121人;2001年第三批以上入圍145人;2002年高考更上一層樓,大學入圍人數(shù)為328人,其中第三批以上入圍人數(shù)為185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考13個單科中,有九科單科成績獲全縣最高分,其中體育術科、化學科、政治科各獲梅州市單科第一、第三、第四名,各類各科均有本科入圍學生。素質(zhì)教育碩果累累。連續(xù)十多年,師生員工違法犯罪率為"0";去年至今,有200多位學生寫了入黨申請書;1998年、1999年、2000年、2002年學校黨支部被縣委評為"先進黨支部",2001年評為縣"文明學校";科研促教,2001年10月,學??蒲姓n題獲梅州市普教系統(tǒng)第二屆教育科研成果獎:"自能作文教改實踐"獲一等獎,"一般高中的辦學思路"獲二等獎,"辦學思路"已列為省十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近年來,師生中有200多人次獲國家、省、市各類獎項,在市50多間普通中學中,辦學效益名列前茅。《梅州日報》以《非重點中學能否有所作為--梅青中學做出了一篇好文章》為題,介紹了學校的辦學做法和經(jīng)驗,市縣電視臺多次介紹我校的辦學情況,縣電視臺播放了反映該校辦學的《梅吐芬芳》電視片,梅州電視臺《梅州風》欄目又播放了反映該校教育教學上臺階的專題片《再創(chuàng)輝煌》。梅青中學領導班子團結協(xié)作,開拓進取,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管理體系,近幾年來,在強化整體管理的基礎上,特別重視做好德育工作和科研促進教學工作。該校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把德育工作作為硬件,認真落實"勤、嚴、細、實、活"的德育管理,做到"縱橫溝連"。"縱"的方面:校長--副校長--處室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師;"橫"的方面:學校--部門--年級--科組。形成了德育工作層層有人抓、人人抓德育,形成了德育工作網(wǎng)絡化。學校根據(jù)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充分利用當?shù)氐娜宋馁Y源,開展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德育教育。具體做法是:一條主線:唱響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兩全:學校做好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做好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網(wǎng)絡教育;德育活動做到"四抓":抓布置,出點子,抓檢查,看效果,抓評比,樹典型,抓后進,促轉化;堅持五個字的德育管理:做好"勤、嚴、細、實、活";專任教師專門做到"六個一"即各人落一個班,教一門學科,帶一名后進生,每周至少與后進生進行一次談話,每月進行一次匯報研討,每學期寫一篇轉化后進生的經(jīng)驗體會;班級、年級的德育管理做到"七抓六到位"七抓是:常規(guī)制度天天抓,出現(xiàn)苗頭及時抓,發(fā)現(xiàn)典型深入抓,違紀行為大膽抓,動員家長配合抓,發(fā)動社會共同抓,結合評比反復抓。"六到位"是:深入學生,信息到位:關心學生,情感到位;循循誘導,說理到位;獎罰分明,尺度到位;組織活動,參與到位;標準衡量,評判到位。通過與時俱進的德育活動和改革創(chuàng)新的德育管理,德育工作步步上臺階,近三年來,德育考核優(yōu)良率和后進生轉化率分別達87%,95%以上,學生違法犯罪率為"0"。學校在切實抓好常規(guī)教學和研究性教學的同時,認真做好科研促教工作。為了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近年來,學校十分重視教師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在抓好師德建設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教師充電(業(yè)務進修)識觸電(掌握電腦、電教方法),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造成了素質(zhì)高的教師隊伍,為實現(xiàn)教育教學現(xiàn)代化打下了基礎。學校十分注重抓好教學管理,完善了一個核心、兩條干線的管理機制。以教導處為核心,做好"分級管理"和"科任負責",年級組和科組直接參與教學管理,以一輪帶動多種環(huán)節(jié),落實責任,形成了教學管理的有機整體。學校專門制訂了《教學常規(guī)基本要求》,結合實際操作,做到"勤鉆研、實備課、嚴改作、細輔導、創(chuàng)高效"。做到每節(jié)課有人檢查,每天有出勤登記,完善坐班制,每周有落實常規(guī)的情況公布。查出勤、查教案、查作業(yè)批改和評選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課及優(yōu)秀論文等活動,使常規(guī)教學管理落到實處。學校以育人為本,大膽進行教育改革,構架實施《一般高中辦學思路》,順利通過了省"十五"重點課題立項《辦學思路》根據(jù)我縣是欠發(fā)達的山區(qū)小縣這一實際,積極探索切合本地實際的辦學新模式,提出了新的辦學思路:改革過去的課程體系、評價制度,建立現(xiàn)代化思路:改革過去的課程體系、評價制度,建立現(xiàn)代化基礎教育框架體系和課程標準,推選新的評價制度,啟動新課程實驗,實施全面素質(zhì)教育。為了擴大辦學效益,學校認為,建立"綜合型"學校具有資源共享,學生選擇自由度大,思維互補性強,能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這一優(yōu)點,致力于建設普通高中、職業(yè)中學、技工學校部分職能于一體的嶄新的綜合型學校。在保證國家課程計劃落實的前提下,大膽增設學校課程。 一是擴大有體育、藝術特長學生的招生計劃,辦好特長班,在面向全體學生開設體育訓練、音樂、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的同時,對有體育、音樂、美術特長或興趣的學生增設課外課程,既推動學校活動的開展,帶動初中、小學按教學大綱要求全面開設課程,促進初中、小學的素質(zhì)教育,又使高中課程、設備與大學體育、藝術教育銜接,為大專院校輸送體育、藝術合格新生。 二是增設綜合課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增設了科技知識、邊緣學科,現(xiàn)代文明知識課程。如結合學校綠化、美化、凈化、組建學校園藝小組、配設"園藝與環(huán)境"課外課程、使高中課程與農(nóng)林類院校教程銜接。 三是增加職教成份,加強技能教育,根據(jù)社會需求,對部分學生進課外教學與電工技能等培訓,計算機教學與計算機操作技能等級培訓、金工、木工勞技培訓等,使學生掌握了某些勞動技能,并獲取雙證(高中畢業(yè)證、勞動技能等級證),并負責電腦操作,電工、金工、木工勞動預備役培訓。實現(xiàn)了勞技課與高等職業(yè)技術院校初步操作能力的銜接。 四是結合本地實際,編寫了《平遠縣鄉(xiāng)土教材》、《生態(tài)保護與園藝》、《藝術(美術、音樂欣賞)》、《衛(wèi)生與保健》等補充教材,把本地各歷史階段的文學家、教育家、科學家或有影響的人物事跡、本地的旅游、森林、生態(tài)資源內(nèi)容,人體生理與性教育的內(nèi)容,本地硅酸鹽水泥資料等補充到歷史、地理、生理衛(wèi)生、化學等課程中,增強教材的實用感、親近感?! ?nbsp; 此外,還瞄準本地經(jīng)濟建設高科技項目立項,學校正在籌建科技含量較高的良種試驗基地,利用本校資源免費對下崗職工、在職干部、復員退伍軍人進行電腦技術培訓,直接為當?shù)亟?jīng)濟建設服務。 通過大膽改革,一般高中加入職業(yè)教育的成分,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較好地消除了普通中學學生不如重點中學學生的失敗心理陰影。學生自信心大大加強,道德水準明顯提高,科技知識水平顯著提高,教育改革結出了豐碩成果。這一改革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受到上級領導和教育萬家的贊許?!度嗣袢請蟆芬瞾黼娨倚=榻B辦學經(jīng)驗。 幾年來,經(jīng)過上下同心,艱苦奮斗,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走出了一條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路子,實踐證明:寶劍鋒從磨礪,梅花香自若寒來。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關于華圖
新手指南
網(wǎng)站產(chǎn)品
公眾號
視頻號
備考群
投訴建議:
電話:400-8989-789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