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12-25 15:21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第三十九天
知識碎片:學習動機理論
(一)成就動機理論
主要代表:阿特金森和麥克利蘭
成就動機: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愿望或趨勢。
成就動機分類(阿特金森):力求成功(傾向于選擇中等難度的任務)和避免失敗(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
(二)成敗歸因理論
主要代表:海德(最早提出)、羅特(控制點)、韋納(三維度六因素)
(五)自我效能感理論(班杜拉)
影響個體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主要因素),替代性經驗,言語說服,情緒喚醒。
【日積月累·單選】認為贏得足球比賽是運氣的緣故,認為考試成績不佳是太疲勞的緣放。這類歸因屬于( )的歸因,
A.不穩(wěn)定、不可控 B.不穩(wěn)定、可控
C.穩(wěn)定、不可控 D.穩(wěn)定、可控
【答案】A
第四十天
知識碎片:學習動機培養(yǎng)與激發(fā)
1.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1)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4)培養(yǎng)學生努力獲得成功的歸因觀。
2.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
(2)根據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日積月累·單選】張老師為了激發(fā)內部學習動機,以下措施不恰當的是( )。
A.根據知識點設計貼近生活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好奇心
B.每節(jié)課舉行競賽,公開批評成績不好的學生
C.每月舉行小組競賽,對獲勝小組進行表彰
D.將知識編入學生感興趣的材料中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遷移
【答案】B
第四十一天
知識碎片:學習遷移的類型
(一)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
正遷移/助長性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促進作用。
負遷移/抑制性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阻礙作用。
(二)根據遷移發(fā)生的方向
順向遷移: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產生的影響。
逆向遷移: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
(三)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
水平遷移/橫向遷移:先行學習內容與后繼學習內容在難度、復雜程度和概括層次上屬于同一水平的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
垂直遷移/縱向遷移:先行學習內容與后續(xù)學習內容在不同水平的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
(四)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
一般遷移/普遍遷移/非特殊遷移: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tài)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原理、原則和態(tài)度的具體應用。
具體遷移/特殊遷移: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并移用到另一種學習。
【日積月累·單選】麗麗從小練習鋼琴,有著深厚的鋼琴功底,這也讓她后來學習手風琴變得更加容易。這種學習遷移屬于( )。
A.正遷移 B.負遷移
C.重組遷移 D.逆向遷移
【答案】A
第四十二天
知識碎片: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
1.學習材料之間的共同因素或相似性
共同因素是學習遷移產生的客觀必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
2.原有知識經驗的概括程度
理解得越深入,概括的程度就越高,就越有利于新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3.學習情境的相似性
在兩次學習活動之間,如果出現相似的環(huán)境、相同的場所等,學習遷移就很容易產生。
4.學習的定勢和態(tài)度
定勢(即心向)是指重復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定勢對遷移的影響表現為兩種:促進和阻礙。陸欽斯的量杯實驗是定勢影響遷移的一個典型實驗。
5.認知結構的特點
6.學習策略的水平
7.智力與能力
8.教師的指導
【日積月累·單選】遷移的產生不是自動的,受制于各種條件,下列因素中不屬于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
A.學習材料的相似性 B.原有認知結構
C.學習的心向和定勢 D.教學質量
【答案】D
第四十三天
知識碎片:知識學習的類型
(一)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
符號學習/表征學習: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
概念學習:掌握一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屬性和關鍵特征。
命題學習:學習表示若干概念之間關系的判斷。
(二)新知識與原認知結構的關系
下位學習/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聯系的過程。下位學習包括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
上位學習/總括學習:掌握一個比認知結構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時產生。
并列結合學習:新命題與認知結構中特有的命題既非下位關系又非上位關系,而是一種并列的關系時產生。
【日積月累·單選】掌握了“蔬菜”這個概念,再學習“蘿卜”“白菜”等概念,屬于( )。
A.并列結合學習 B.下位學習
C.上位學習 D.強化學習
【答案】B
第四十四天
知識碎片:操作技能
(一)含義: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
(二)特點:動作對象的物質性、動作進行的外顯性、動作結構的展開性。
(三)訓練要求
1.準確地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形成各種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練習曲線的特點:開始進步快;中間有一個明顯的、暫時的停頓期,即高原期;后期進步較慢;總趨勢是進步的,但有時出現暫時的退步)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4.建立穩(wěn)定清晰的動覺。
【日積月累·單選】小李通過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水平,但近期小李盡管很用心地學習,其成績依然沒有得到提高,有時甚至會下降,水平總體上處于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之中,小李此時處于( )。
A.低谷期 B.高原期
C.疲勞期 D.潛伏期
【答案】B
第四十五天
知識碎片:心智技能
(一)含義: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
(二)特點:動作對象的觀念性、動作進行的內隱性、動作結構的簡縮性。
(三)形成階段
加里培林:活動定向階段、物質與物質化階段、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內部言語階段
馮忠良:原型定向階段、原型操作階段、原型內化階段
安德森:認知階段、聯結階段和自動化階段
(四)訓練要求
1.確立合理的智力活動原型;
2教師利用示范和講解,并有效進行分階段練習;
3.知識影響技能的形成;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日積月累·單選】加里培林曾指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言語范疇內的練習,物質的活動根本不能在表現中反映出來。要離開實物的直接根據首先要求有言語的依據,要求對新活動作言語練習。”根據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按階段形成的理論,他的這句話強調的是( )。
A.活動的定向階段 B.物質活動階段
C.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D.無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答案】C
第四十六天
知識碎片:學習策略的分類
(一)認知策略
1.復述策略:排除相互干擾;利用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利用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多種感官參與;采用多種形式復習;適當的過度學習;畫線。
2.精加工策略:記憶術:位置記憶法、縮簡和編歌訣、諧音聯想法、關鍵詞法、語義聯想、形象聯想法;做筆記;提問;生成性學習;運用背景知識,聯系客觀實際。
3.組織策略:歸類策略;綱要策略:主題綱要法、符號綱要法。
(二)元認知策略
1.計劃策略: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設置思考題、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
2.監(jiān)控策略:閱讀時對注意加以跟蹤、對材料進行自我提問、考試時監(jiān)控自己的速度和時間。
3.調節(jié)策略:適當放慢閱讀速度;復習不懂的課程材料;測驗時跳過某個難題先做簡單題目。
(三)資源管理策略
學習時間管理;學習環(huán)境的設置;學習努力和心境管理;學習工具的利用;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
【日積月累·單選】考試后,學生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做出下一步的計劃和安排。他所運用的學習策略是( )。
A.精加工策略 B.元認知策略
C.組織策略 D.復述策略
【答案】B
第四十七天
知識碎片:問題解決
1.策略
算法式:把解決問題的方法一一進行嘗試,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啟發(fā)式: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推法。
2.影響因素:問題情景與表征方式;個體的智能與動機;已有知識經驗;思維定勢與功能固著;原型啟發(fā)與醞釀效應;情緒狀態(tài)。
3.培養(yǎng)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機會;
(4)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習慣;
(5)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思維水平。
【日積月累·單選】功能固著影響人的思維,其典型的實驗是( )
A.鄧克爾盒子問題實驗 B.陸欽斯量杯實驗
C.經濟項鏈問題實驗 D.問題情境實驗
【答案】A
第四十八天
知識碎片:創(chuàng)造性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發(fā)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統一,并以發(fā)散思維為核心。
(一)基本特征
流暢性:在規(guī)定時間內產生不同觀念數量的多少。
變通性:即靈活性,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
獨創(chuàng)性: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輩的方法。
(二)過程
準備階段:資料的收集、經驗儲備、技術籌集等。
醞釀階段:明確問題的關鍵所在。
頓悟階段(豁朗階段):創(chuàng)新觀念突然出現、豁然開朗。
驗證階段:把頭腦中產生的新假設或新觀點通過實踐加以檢驗。
(三)影響因素
(1)環(huán)境
(2)智力(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其基本關系表現為:①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創(chuàng)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創(chuàng)造性,也可能有低創(chuàng)造性;③低創(chuàng)造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④高創(chuàng)造性者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個性
【日積月累·單選】一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guī),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同一問題想出多種不同類型的答案,這表明其思維具有( )。
A.流暢性 B.變通性
C.指向性 D.獨創(chuàng)性
【答案】B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劉紹文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