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2-24 14:47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提問: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實踐含義
兩層基本含義:
(1)實踐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
(2)實踐是一種直接現(xiàn)實性活動,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變?yōu)楝F(xiàn)實的存在。
討論:下列活動中哪些是實踐?
A.蜜蜂筑巢
B.農(nóng)民種莊稼
C.建設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
D.科學家繪制人類基因組圖譜
教師總結:B屬于生產(chǎn)實踐活動,C屬于變革社會的實踐,D屬于社會實踐活動。A不屬于實踐活動,因為實踐的主體為人。
2.實踐特征
【探究一】
請觀看中國開展探月活動的視頻,結合視頻,思考:
【多媒體展示問題】
A.中國開展探月活動能不能隨心所欲?這說明實踐具有什么特點?
B.面對月球的低溫高寒,我們是不是無能為力呢?這說明實踐具有什么特點呢?
C.探月單個人能否完成?這說明實踐活動具有什么特點?古代只能舉頭望明月,而現(xiàn)代卻能登月探測,體現(xiàn)實踐的哪一特點?
學生結合自身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回答。
結論:實踐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
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探究二】
請看看這是什么?(舉起橘子)這可不是一般的橘子哦,它是某農(nóng)大研究院培育的柑橘三號最新品種,想不想知道它的味道呢?怎么才能知道呀?(分橘子給某些學生品嘗)
借助吃橘子說明認識是人作為主體對認識對象即客體的能動反映,并且這種反映還必須在人與橘子“親密接觸”中才能實現(xiàn),也就是認識的主體與客體之間要發(fā)生相互作用,才能獲得認識。由此得出結論: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通過從吃完橘子的學生嘴中仍能得知橘子的味道,【分析】認識的途徑和認識的來源的區(qū)別,強調認識的途徑有多種,但認識的來源僅有一個。
結論:(1)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探究三】
【多媒體展示: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的認識】思考是因為什么變化推動認識的發(fā)展?
【分析】P44頁教材的探究活動,恩格斯的名言:是什么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
結論:(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①實踐中出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實踐提供諸多認識工具,推動認識的發(fā)展;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
【探究四】
圍繞黃金周政策要不要廢除,大致形成了兩派?!径嗝襟w展示“廢除派”、“堅持派”的觀點】
【多媒體展示“暢所欲言”】觀點一:黃金周政策應該廢除;觀點二:黃金周政策應該堅持,對此你認同哪一觀點,請說明理由。以四人小組討論2分鐘,然后推選一人代表小組發(fā)言。
面對黃金周政策的爭議,如何檢驗黃金周政策的正確性?
【“是真的嗎?”小實驗】將筆插進一個裝滿水的塑料袋中,水會不會漏出來?借此講解為什么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結論:(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郭爽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