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縣東城鎮(zhèn)中學地處望城縣最北端,毗鄰湘陰縣,是全鎮(zhèn)唯一的一所農村公辦初級中學,始建于1971年。學校先后被評為“望城縣文明單位”、“望城縣優(yōu)秀家長學校”、“望城縣模范教工之家”、“望城縣綠色學校”、“望城縣示范性學校”。 學校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設施先進??偯娣e18300平方米,建筑面積7560平方米,擁有三棟教師宿舍樓,兩棟教學樓,一棟大禮堂和食堂,擁有一個風雨活動室和250米環(huán)型跑道的田徑場;校園內香樟如蓋,玉蘭簇擁,女貞滴翠,花壇賞心悅目,格言催人奮進;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計算機室、多媒體室、音、體、美、勞室等一應俱全。教學區(qū)、運動區(qū)、生活區(qū)三區(qū)分離,規(guī)劃科學,布局合理。學?,F有教學班9個,學生近500人,在崗教職工43人。學校教學設施一流,文化氛圍濃郁,教學理念先進。學校秉承“以人為本,愛心育人,管理育人,環(huán)境育人,活動育人”的辦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努力踐行“誠樸、堅毅、篤學、奉獻”的校風,崇尚“嚴謹、務實、敬業(yè)、創(chuàng)新”的教風,弘揚“勤奮、進取、樂學、善思”的學風,追求“辦人民滿意的學校,育社會滿意的學生”的辦學目標,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目前擁有高級教師1人,中級教師23人,本科學歷35人,縣級名教師5人,縣級學科帶頭人6人,一支師德高尚、專業(yè)扎實、業(yè)務能力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正日益壯大。教學質量逐年攀升,示范性高中上線率居全縣前列,為高級學校輸送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鮮明的辦學特色,良好的教學質量,贏得了當地黨政領導、社會各界人士和家長們的高度贊譽。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學校始終堅持以管理求質量、以質量求聲譽、以聲譽求發(fā)展,樹立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 不斷提高辦學水平,提升辦學品位,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努力把東城中學辦成一所管理一流、設施一流、教學一流、質量一流的鄉(xiāng)鎮(zhèn)名校 。
寧鄉(xiāng)碧桂園外國語學校位于長沙市寧鄉(xiāng)縣金洲新區(qū),麓山之畔,溈水之濱,是一所以國際化課程、中英雙語教學和學生個性發(fā)展為鮮明特色的現代化學校。學??偼顿Y4億元,總建筑面積10萬平米,總配置標準國際領先,全覆蓋萬兆校園網、全方位中央空調、歐美標準實驗大樓、學生歌劇院、綜合體育館、音美舞專業(yè)功能室、全配套學生公寓,讓每個學生暢享優(yōu)質教育生活資源。學校開設PYP國際幼兒園、雙語小學、雙語初中和國際高中四個學部,是15年一貫的全日制寄宿學校。幼兒園引進今先進的IB國際教育幼兒活動課程,融合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藝術等學科課程,引導孩子探索未知、熱愛生命、快樂成長。小學、初中在優(yōu)質完成國家義務教育課程的基礎上,引進IB教育的跨學科探究活動、領域活動,幫助孩子建立相互聯(lián)系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國際高中系統(tǒng)引進國際金牌預科課程A-LEVEL和IFY,深度推進IB教育的“CAS”活動,從專業(yè)知識、語言和學習方法及組織策劃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學生內核,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升學輔導。超一流學校配置寧鄉(xiāng)碧桂園學校建筑面積十萬平米,山水相映,園林建筑,環(huán)境寧靜幽美,教學、運動、生活區(qū)劃分明,各類場所齊備,超一流硬件配置,高品位校園文化,是一所國際水準的現代化學校。國際一流標準配置:1、萬兆校園網、全多媒體網絡教室與功能室,教學現代化、校園信息化;2、理、化、生、科學各類實驗室按國際領先標準配置;3、全國一流的學生歌劇院、綜合體育館、標準游泳池、音美舞功能室、設計技術室;4、 小班制教學,小學初中每班不超過36人,預科每班不超過25人。校園環(huán)境:1、園林式校園,環(huán)境清幽,令人身心愉悅;2、學校理念與文化鮮明,布置精典,有明確的價值指向;3、國際特色、英語特色鮮明,有濃厚的英語氛圍;4、有濃厚的書香特色,開放式圖書館、隨心布置的讀書角,為學生營造很好的讀書氛圍。五星級后勤服務后勤保障功能齊全、配置完整,20年連鎖學校成熟經驗、碧桂園五星級服務要求,為教育教學和師生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和優(yōu)質舒心服務。1、全方位中央空調;2、酒店式住宿服務,宿舍配備齊全,有獨立衛(wèi)生間和洗漱間,有生活老師照顧起居、指導內務,有洗衣房定期清洗校服和床上用品;3、三餐三點、自助餐隨心選擇,現代化衛(wèi)生廚房、精細化安檢流程;4、學生接送、門禁管理、校車管理、采購管理等制度完善、流程科學、管理嚴格,為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文家市中學位于湘贛革命老區(qū)——文家市鎮(zhèn)文化山麓,前其身是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和楊勇將軍的母校——里仁學校。1958年里仁學校開設初中班,1968年發(fā)展成為里仁初中部,1976年下期設立文家市公社中學,并擇址炮臺嶺開始建校,1978年下期遷入新址,1985年由于生源猛增,鎮(zhèn)政府擇址甘家?guī)X,增辦一所初級中學,定名為文家市鎮(zhèn)第二中學,文家市公社中學(炮臺嶺)更名為文家市鎮(zhèn)第一中學,1994年兩校合并,以現址甘家?guī)X確定為文家市中學。三十年的風雨滄桑,三十年的辛勤耕耘,學校在幾輩人的艱苦奮斗中茁壯成長。辦學規(guī)模日益壯大,現占地面積25924平方米,建設面積17470平方米,固定資產1100多萬元,現有學生900多人,教職工8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40%獲中級職稱,75%以上具有本科學歷,平均年齡為32歲。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重教人士的關心支持下,學校全體教職工精誠團結、奮發(fā)向上,在困境中謀求發(fā)展,學校辦學條件日臻完善,辦學水平日益提高。三年來,學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guī),確立了“自主發(fā)展、和諧共生”的辦學理念,圍繞“學校工作全面推進有特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有特長”的辦學思路,秉承“創(chuàng)造成功”的校訓,我們不斷完善體制,深化改革,大膽創(chuàng)新,學校各項工作取得較為全面快速的發(fā)展,現已逐步實現了校園環(huán)境園林化,設施設備現代化,學校管理科學化,辦學行為規(guī)范化。先后榮獲“瀏陽市德育示范學校”、“瀏陽市文明單位“、”瀏陽市平安單位““瀏陽市示范性初級中學”、“長沙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瀏陽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單位”、“2003年成功創(chuàng)建“長沙市示范性初級中學”,2005年被授予“湖南省園林式單位”。2006年創(chuàng)建湖南省現代技術實驗學校。先后有中國教育電視臺、湖南教育電視臺、湖南電視臺、湖南經視、《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等報刊媒體對我校進行專題采訪報道。
賀石橋中學創(chuàng)建于1953年,建校50多年以來,以“勤、誠、嚴、活”為校訓,以“讓學生成材、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為辦學宗旨。積極努力奮斗、頑強拼搏,經過幾代賀中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市級示范性初級中學、長沙市花園式單位、長沙市文明單位、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學校等榮譽稱號。成為寧鄉(xiāng)一所窗口學校。學?,F有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兩棟,綜合樓、學生食堂、教師住宿樓、風雨操場各一棟。學校占地48畝,建筑面積12000多平方米。校園綠代面積5000多平方米。學?,F有教學班12個,學生610多人,教職工39名,其中高級教師1人,一級教師32人,本科學歷30人,其余教師均為本科在讀。 近年來,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活動蓬勃開展,成為引領學校發(fā)展的強大動力?!痘雍献鞯陌嗉壒芾砟J健窐O大的促進了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在全縣教育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市級課題《運用電教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省級課題《運用學校網絡資源,研究學校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等對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賽課、論文、經驗材料、輔導學生等方面獲得省市縣各級獎勵達120多人次。學生參加國家和省市縣各類比賽,獲獎達240多人次。 2001年以來,學校共投入資金150多萬元,用于現代教育技術設施設備的建設,建成了100M校園網,多媒體教室2間,語音教室1間,學生機房2間,電子備課室1間,建有學校網頁,添置種類教育教學資源達80G以上。 近年來,賀石橋中學在素質教育和教學質量上都取得很好的成績:一、四中重點高中,普高升學率、普高錄取率,學生畢業(yè)率等綜合指標,穩(wěn)居全縣前十名。學校少先隊的號鼓隊得到了縣市組領導的好評,為校園增添了不少生機和活力,也吸引了縣內外一些學校前來參觀學習。校團支部舉辦的文學社也取得成功,近三年來,文學社的成員在省市各級各類刊物上發(fā)表文章達百余篇,參加各類征文競賽,獲得市級以上獎勵的達300人次。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我們全體賀中人在更加努力,創(chuàng)造賀石橋中學新的輝煌。⊙
偕樂橋中學的前身為1940年創(chuàng)立的喻氏泉田小學,校址設知本祠。1944年,改名為泉田完小。1953年,搬至東務山八石頭,更名為八石頭完小。泉田校址成為區(qū)公所駐地。1958年8月,八石頭完小校址改辦初級中學,完小又搬回知本祠,更名為偕樂橋高小。1961年,羅溪寺小學并入,更名為偕樂橋完小。1970年增辦初中班,1972年增辦高中班。1979年高中班停辦。1980年,小學部搬出,學校成為偕樂橋人民公社初級中學。1982年起,為偕樂橋區(qū)重點中學。1995年撤區(qū)建鎮(zhèn)后,為鎮(zhèn)基地初級中學。 學校北傍美女山,南依烏江水?!皟苫彬炇找詠?,學校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F占地1179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4300平方米,勞動生產基地76.5畝。實驗室儀器總價值達18.8萬元,達二級標準。圖書室藏書達10000余冊。裝備了微機室,電腦達65臺。有教學班14個,學生762人。教職工40人,其中專任教師36人。學歷方面,獲本科學歷的有33人,達??茖W歷的3人。專業(yè)技術職務方面,中學高級教師2人,中學一級教師20人。 學校管理規(guī)范,既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又培養(yǎng)學生素質。特別是2004年——2007年,升入一中學生達24人,四中、十三中等省示范高中達80人,學校在縣教育教學綜合質量排名分別為第七名、第九名、第七名,在全縣農村中學名列前茅;此外,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所獲名次之多為全縣農村中學矚目。 其中羅文海獲化學競賽全國一等獎,喻磊獲物理競賽全國一等獎,喻治江入選省集訓隊獲岳陽國際龍舟錦標賽金牌。 學校教研風氣濃厚,被縣教育局定為“縣級重點課題實驗學?!??!堕_放型語文教學》獲縣成果二等獎,《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與課外活動研究》課題獲縣三等獎,教師論文有140余篇,獲縣、市、省、國家獎勵;校本培訓工作受到縣表彰,2006年被評為縣校本培訓示范校。 學校多次獲縣授予的榮譽稱號。1987年獲縣“文明單位”稱號,1990年、1999年獲縣德育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2005年為縣科技活動先進單位,2004——2006年連續(xù)三年獲得縣教育教學質量綜合獎,2004年少先隊工作獲得長沙市標桿紅旗大隊稱號,2005年獲得湖南省勤工儉學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1月被評為寧鄉(xiāng)縣“學、研、管”初級示范初中,2006年獲中學生男子籃球賽初中組第七名,縣中學生文藝匯演初中組三等獎,2007年3月被評為寧鄉(xiāng)縣“學、研、管”中級示范初中。學校將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走“全面育人,德育為首,教學為重,質量為先,科研興校,特色強?!钡穆纷樱e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把偕樂橋中學建設成農村一流、縣內知名的初級中學。
朱橋學校始建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原名“維新學校”,1978年更名為朱橋完全小學。經過80年代、90年代多次建設,現已經初具規(guī)模。紅線圖內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面積3760平方米,運動場7000平方米,幼兒活動場2000平方米。教學設備處具規(guī)模,有實驗室、儀器室、體育室、圖書閱覽室、計算機室、國家遠程教育接受室,現有計算機15臺,圖書6830冊,教訓儀器1850件,基本配齊教學設施?,F有財產總值120萬元左右。 朱橋學?,F有全日制學生315人,學期前學生28人。有專任教師13人,幼師一人。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的7人,??茖W歷4人,中師學歷2人,學歷合格率100%。13位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9人,小學一級教師4人。 朱橋學校是朱家橋社區(qū)的一所小學,從2003年以來,小學生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學校本著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己任的宗旨,做到了管理規(guī)范,秩序良好,環(huán)境優(yōu)美,同時加強學校安全工作,杜絕了嚴重違紀和安全事故。做到了學生安心,家長放心,“三風”建設越抓越好,教育質量處于鎮(zhèn)中上水平,學生人數穩(wěn)步增加?,F在全校300多師生團結一心,奮力拼搏,教風好,學風正,學校聲譽越來越好。近幾年來,共獲得國家級榮譽5人次、省級10人次、縣級40人次、鎮(zhèn)級50多人次,學生各科考試合格率98%以上。 朱橋學校有各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有全體教職工的團結、協(xié)作,學校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長沙大學附屬中學(原長沙市第25中學)是一所公辦寄宿制完全中學。學校始建于1963年,曾四遷校址。先后由始建地暮云市搬遷至高塘嶺,荷花池,洪山廟辦學。附中位于開福區(qū)新世紀片區(qū)中心地帶,毗鄰長沙學院,緊鄰福元路及二環(huán)線,東近湖南廣電中心,傍月湖之浩蕩,倚瀏水之靈動,承洪山之博厚,拓福元之福地,樹立了長沙市基礎教育新形象,對長沙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學校培養(yǎng)并引進了一大批骨干教師,高級教師占全校教師四分之一,其中有連續(xù)21年從事高三教學的開福區(qū)首屆明星教師胡國星,有教十屆高三、35歲不滿即被評委高級教師的省中學語文骨干教師姜國雯等。這是一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校園:整座校園山川相映,品類繁盛,廊腰縵回。白墻高矗,溢神工之優(yōu)美,紅幅橫持,報一時之佳音。這是一座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學校:學校投資500萬全面實施校園智能化建設,先進的教學設備可實現計算機多媒體課堂教學、網絡教學、遠程教學、電子圖書閱覽等;學校提供優(yōu)質的校園服務,校園一卡通可方便地在校園用餐、洗衣、借書、考勤等;校園全方位監(jiān)控系統(tǒng)、門禁系統(tǒng)等提供先進的校園安全保障。
寧鄉(xiāng)縣南田坪鄉(xiāng)停鐘初級中學是一所有60年歷史的農村初級中學?,F有教職員工24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17人,中學高級教師4人,中學一級教師15人。教學班9個,共有學生372人。1991年,經省、市驗收,成為寧鄉(xiāng)縣第一所農村合格初中;2003年,以縣督導評估,評為“規(guī)范化初級中學”,2005年經縣教委評估為“學·研·管示范化初級中學”。。學校自2000年以來,連續(xù)七年被評為“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戴龍光校長(36歲,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2002、2003、2005、2006、2007年被評為“鄉(xiāng)優(yōu)秀教師”,2004年被評為“長沙市優(yōu)秀教師”并記三等功,2005年被評為縣名優(yōu)校長。)的領導下,學校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辦學原則,以“以德治校、管理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創(chuàng)校”為辦學宗旨,近幾年來,學校得到飛速發(fā)展。學校大膽運用“學生、家長評價教師”的管理辦法,激發(fā)了教師的積極性,加強了教師的責任感。這一科學管理辦法得到了縣教育局的好評并推介。學校注重科研,大膽改革。2001年主研的“農村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獲市二等獎,2004年主研初中“綠色證書”教育獲縣優(yōu)秀獎后。“合作式作文評審”這一個課題以在縣教研室立項,并進入了中期實驗階段,取得了很好的實驗效果。學校一貫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自2000年來,在縣體育運會上連續(xù)多年獲得農村中學生第一名,而且黎巧玲同學參加長沙市第五屆中學生運動會奪得跳遠初中女子組第五名的好成績;有近200人被定為音體美各類特長生,其中有15人被省重點中學錄?。粎⒓痈黝惛傎愑?0多人分別獲省、市、縣獎勵;2000年在長沙市航模競賽中我校獲團體一等獎;2001-2006三年被評為縣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單位。
棖沖鎮(zhèn)青草初級中學,距離瀏陽市城區(qū)10公里,位于百里花木走廊青草段,交通便利。前身為青草農中,創(chuàng)辦于1958年,校址多次搬遷。先在青草林場,后遷至青草石咀橋,1978年遷至現址并更名為青草初級中學。 目前,青草中學在校學生407人,8個教學班。全校教職工總數43人,其中在編在崗教師37人,女教職工21人、男教職工16人,教職工平均年齡35歲,中學一級教師20人,本科學歷30人,各科教師配備合理。學校校園面積22667.8平方米、學生人平均校園面積62.1平方米,建筑面積8728.5平方米,綠化面積7600平方米、綠化率達30%。教學區(qū)、運動區(qū)和生活區(qū)布局合理。擁有300米標準全封閉運動場,標準籃球場和乒乓球場等體能訓練基地;擁有與辦學規(guī)模相適應的教學樓1幢、綜合樓1幢、教職工宿舍樓1幢、學生公寓2幢、食堂、禮堂、電子備課室、微機室、高標準多功能室、圖書室、學生閱覽室、文印室、醫(yī)務室、美術室、勞技室、會議室、物理實驗室、生化實驗室、舞蹈練功房、音樂室、心理輔導室、檔案室、體育器材室、材物保管室、團委辦公室、各年級辦公室、行政辦公室、生化器材室、物理器材室、電教器材室、生化準備室等應配齊全。學校各項設施完備,制度完善,各項器材使用率高。圖書室藏書16350冊,閱覽室專人管理,全周7天有5天向學生開放,學校年度訂閱報刊雜志25種,訂價達3千多元;多功能電教室擁有全市一流的2500流明投影儀及成套設備;班班通都已到位。其它各種器材基本能滿足各種教學或比賽的需求;食堂安全防范意識較強,飯菜可口、達到市防預衛(wèi)生標準,全天候保障師生冷、熱水供應;飲水系統(tǒng)于今年上期投入使用。學校熟食店、商店經營規(guī)范,為學生生活提供最大的便利;3600平方米40多個花壇在各班學生的精心培養(yǎng)下,把校園裝點得四季如春,儼然就是一個花園式學校。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開心、教師順心、家長放心。
長沙縣楊梓中學位于長沙城北15公里處,長沙市三環(huán)線和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在附近的毛塘小城鎮(zhèn)交匯,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方便。學校一直管理嚴格,教學質量優(yōu)良。隨著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工作的實施,學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完善,近年來,鎮(zhèn)政府和鎮(zhèn)中心學校已投入資金為學校新建了禮堂、圍墻、校門以及電教實驗綜合樓,并對學校操坪進行改造。同時,還改造了600多平方米的寄宿生宿舍,興建了200多平方米的后勤用房,添置了整套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設備。 楊梓中學原址是楊梓沖的李氏祠堂,是原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務院副總理 李富春同志的祖籍宗祠。1951年李達等有識之士在此創(chuàng)辦了達道小學,1960年增設了附中班,1971年增設高中班,更名為楊梓中學。文革結束后,高中收規(guī)縣辦,楊梓中學中保留了初中部。楊梓中學現有14個教學班、65位教職工、646名學生。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