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10-19 11:28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孟軻,字子輿,世稱孟子,戰(zhàn)國中期鄒人(今山東省鄒縣)。孟子為魯國貴族孟孫氏之后裔,其父早逝,其母仉氏一心教子成人。據(jù)說曾三遷其居,從基地之側到市場之旁,最后定居于學校之鄰,使孟軻從小耳滿目染,受到傳統(tǒng)禮儀的熏陶,連游戲也愛玩“設俎豆,揖讓進退”。還傳說,孟母曾割斷織機上止在織的布。來教誡和警策孟軻矢志向前,毫不松懈。這就是歷史上流傳很廣的“孟母三遷”和“斷杼教子”的故事。
孟軻一生崇拜孔丘,自稱:“乃所愿,則學孔子也。”其經(jīng)歷也與孔丘十分相似。他一生聚徒講學,曾是著名的游士,多年里率弟子游歷宋、滕、魏、齊、梁諸國,也曾列名稷下學宮。其私學弟子有數(shù)百人,曾經(jīng)顯赫一時。雖得各國君主禮遇,但始終未受重用。原因在于:第一,孟軻十分倨傲,自視甚高,以為“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甚至與王公貴族公開分庭抗禮:“說大人,則藐之”。戰(zhàn)國時期“士無定主”的狀況造就了孟軻的性格,他的性格也刺傷了一些國君。第二,當時秦用商鞅、楚用吳起、齊用管仲后學,各國競相起用法家、兵家,通過戰(zhàn)爭,走向統(tǒng)一,時代是“以攻伐為賢”,而孟軻卻主張“不嗜殺人者一之”,顯然與時代格格不入,因而他被人視為“迂遠而闊于事情”。
第一個知識點是孟子的“性善論”
孟軻以為,食色僅僅是人性的底層內涵,嚴格地說這甚至不能算作人性,人性應當是指“仁義禮智”之類道德屬性。孟軻認為仁義禮智這些人的“良知”、“良能”,是人所固有的。
第二個知識點是孟子的教育目的
孟子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倫”,孟子說過:“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孟子在此第一次明確的概括出中國古代學校的教育的目的——“明人倫”,又說明了教育就是通過實現(xiàn)明人倫來為政治服務的。
第三個知識點是孟子的教學思想
常見的孟子的教學思想是盈科后進,“盈科而后進”指出了學習和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孟子認為正確的進程應當像源源不斷的流水那樣,注滿一個洼砍后再注下一個,未注滿時決不下流,由此漸次流入大海。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文文
上一篇: 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舊中國學制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