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4-18 19:08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1.孔子。
有教無類: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 此教育理念為孔子所倡導,在教育對象問題上,孔子明確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有教無類的意思是無分貴族與平民,不分國界與華夷,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
2.蘇格拉底。
產婆術:第一步是蘇格拉底諷刺,承認自己是無知的;第二步是定義,在問答過程中反復追問為難和歸納得出概念;第三步是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結論。
3.盧梭。
提倡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兒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長中取得主動地位,無須成人的灌輸、壓制、強迫,教師只須創(chuàng)造學習的環(huán)境、防范不良的影響。是針對專制制度下的社會及其戲害人性的教育所發(fā)出的挑戰(zhàn)。
4.夸美紐斯。
“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是夸美紐斯整個數(shù)育思想體系的根本性指導原則??涿兰~斯認為,“教育適應自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教育要適應大自然的發(fā)展法則;二是教育要適應兒童個體的自然發(fā)展,即適應兒童的天性、年齡特征。
泛智教育:主張把一切知識教授給一切人。
5.赫爾巴特。
教育性教學原則:赫爾巴特認為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但在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同時,卻不能放松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授。因此,道德培養(yǎng)和知識傳授構成了學校教育的兩個基本內容,形成了實施學校教育的兩條基本途徑,即通過情感和意志的訓練陶冶道德情操;通過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啟發(fā)。
6.洛克。
白板說:人出生時心靈像白紙或白板一樣,只是通過經驗的途徑,心靈中才有了觀念,因此,經驗是觀念的惟一來源。
7.斯賓塞。
教育預備說:教育應當為人的未來生活做準備的學說,真正的教育目的與任務應建立在實際需要的基礎上,為完滿的生活做準備。
8.布魯姆。
掌握學習: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shù)慕虒W,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達到完成80%—90%的評價項目)。
9.布魯納。
發(fā)現(xiàn)教學法:是指教師在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不是將學習的內容直接提供給學生,而是向學生提供一種問題情境,只是給學生一些事實(例)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fā)現(xiàn)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10.巴班斯基。
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是指在的教學條件下尋求合理的教學方案,使教師和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較好的發(fā)展。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文文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