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11-23 09:40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西風的話》,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簡單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西風的話》是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節(jié)唱歌課。作品為G調(diào),4/4拍,速度是中速稍慢的,旋律優(yōu)美抒情,歌詞將“西風”擬人化,描繪了不同時間所看到的場景,感嘆時間飛逝,表達了深切回憶、懷念美好生活的情感。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可以認識漸強記號和漸弱記號,了解作曲家黃自,感受作品表達的情感,提升音樂演唱技能。
二、說學情
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級的學生隨著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體驗感受與探索創(chuàng)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合唱、樂器演奏及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了解,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作品《西風的話》,體會歌曲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產(chǎn)生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懂得珍惜時間、珍愛生活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歌曲的演唱,并配以聆聽、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歌曲的情感,提高演唱能力。
知識與技能:認識漸強記號和漸弱記號,了解作曲家黃自,并能夠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能夠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是認識漸強記號和漸弱記號。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聆聽法等。
學法:體驗法、小組合作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分成五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新課導入、初步感知、學唱歌曲、鞏固提高、小結(jié)作業(yè)。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yǎng)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播放圖片的方式進行導入,我會播放一組秋天的圖片,并提問學生圖片中所呈現(xiàn)的是哪一個季節(jié)?學生自由回答,我加以總結(jié)是秋天,秋天氣溫逐漸下降,伴隨著片片落葉,一切的風景似乎都在逐漸凋敝,看到此情此景不少人都會從心底生起一絲傷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與秋天有關,一起去聽聽這首歌曲的主人公看見了什么,他在思考什么?此刻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順勢揭示課題《西風的話》。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nèi)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的、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首先,我會請學生分享課前預習對作曲家黃自資料的搜集。學生自由回答后,我加以總結(jié):黃自,是中國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早年在美國歐伯林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校學習作曲。1929年回國,先后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國立音專理論作曲組任教,并兼任音專教務主任,熱心音樂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音樂人才。黃自是中國早期音樂教育影響最大的奠基人。他的創(chuàng)作以聲樂為主,作曲技法嫻熟,表現(xiàn)情感細膩,具有很高的藝術性。代表作品有《玫瑰三愿》《旗正飄飄》《踏雪尋梅》《西風的話》《長恨歌》等。
其次,我會完整的播放歌曲,并提問學生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學生自由回答,我加以總結(jié):速度是行板,情緒是優(yōu)美抒情的。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郭爽
上一篇: 高中音樂《百鳥朝鳳》說課稿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