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知識點之弗洛伊德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8-19 14:19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0

【人物簡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y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他開創(chuàng)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tài)心理學的發(fā)展,奠定了現代醫(y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

【主要著作】《夢的解析》 《自我與本我》

【主要理論】

弗洛伊德創(chuàng)建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第二勢力”)又稱為弗洛伊德主義,其理論來源于治療精神病的臨床經驗,理論內容極為復雜,主要包括:

1.潛意識學說

精神分析論認為,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冰山,意識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大的部分在水面以下,這就是潛意識。潛意識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有巨大的影響,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根源于潛意識中的某些欲望和動機。

2.人格結構和人格發(fā)展階段學說

人格學說是弗洛伊德理論中的核心成分。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所構成,這三部分分別按照快樂原則、現實原則和道德原則指導、調節(jié)人的行為。這三者保持平衡,人格就能正常發(fā)展,如果三者失調,就會導致神經癥。弗洛伊德又按照性力貫注于人體部位的變化和發(fā)展,把人格發(fā)展分為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性潛伏期、生殖器期五個階段。

表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

結構 本我 自我 超我
內容 沖動、性欲 認識過程(理性與判斷) 道德良心(良知,自我理想)
性質 享樂自我(本能的我) 執(zhí)行自我(現實的我) 監(jiān)督自我(理想的我)
部位 處在最原始、最難接近的底層(原始心理結構) 處于本我和超我之間 處于人格的最高層
原則 快樂原則 現實原則 至善原則
作用 尋找出路,追求滿足(內驅力) 監(jiān)督自我,適當滿足(仲裁者) 指導自我,限制自我(完善化)

表二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

階段 年齡 敏感區(qū) 行為特點
口腔期 0—1歲 口舌、唇 力比多從嘴開始,吮吸產生快感,吸吮、吞咽、咀嚼、咬
肛門期 1—3歲 肛門 以排泄和玩糞便為樂
性器期 3—6、7歲 生殖器 俄狄浦斯情結、厄勒克特拉情結
潛伏期 7歲至青春期 無特點區(qū)域 性發(fā)展停滯或退化,相當平靜的時期
兩性期 青春期以后 生殖器 產生性沖動,手淫、性交、對其他人產生感情

關注公眾號

責任編輯:郭爽

教師教育網 教育信息網 人事考試網

>>更多教師資格證國考相關信息/資料查看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前必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遷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習動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皮亞杰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思維的

精彩推薦

換一換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取?

咨詢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