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鐵路第二中學,前身是南昌鐵路局向塘鐵路職工子弟中學,是為適應鐵路運輸生產創(chuàng)辦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學。學校于1953年開始小學招生。1960年正式定名為向塘鐵路職工子弟小學,附設初中部。1965年9月,中學部與小學分開,更名為向塘鐵路職工子弟初級中學。1972年1月升格為完全中學。2004年移交到南昌市教育局,成為教育局管理的市屬學校。學校由創(chuàng)建時的一個教學班,發(fā)展成為具有初中、高中、職業(yè)中專,設施完備、師資結構合理、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完整、教育功能完備的全日制普通中學。教職工由建校時的幾人,發(fā)展到移交時的73人。其中高級教師20人,中級職稱教師33人。涌現出全國優(yōu)秀教師、鐵道部勞模曾仲連,博士、教授、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有等專家級人才及一批省市優(yōu)秀教師。學校奉行“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崩砟?,傳承“團結、刻苦、求實、創(chuàng)新”學校文化,在“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征程中不斷發(fā)展壯大,為鐵路建設發(fā)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W校為適應教育教學的發(fā)展需要,按上級要求設置了辦公室、政教處、教務處、教科處、總務處、綜治辦、團委等職能機構?! W校領導班子現有3人。由高級教師馬春勝校長主持學校黨務和行政全面工作。高級教師、副校長彭仁亮分管綜治、后勤工作,高級教師、副校長朱曄分管教育教學工作。 學校歷屆領導班子帶領廣大教職工,在南昌鐵路局、南昌市教育局的大力關懷扶植下,艱苦奮斗,努力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在校園規(guī)劃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既注重綠色文化,更關注優(yōu)化人文環(huán)境。雕塑的造型、樹木的選擇、假山的設計、長廊的位置、墻體的裝飾、標語字畫的安排,力求凸顯人文性、教育性、藝術性,發(fā)揮審美和教育功能,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人文環(huán)境。 學校校園占地5公頃,建筑面積10640平方米。校園建筑布局錯落有致,曲徑通幽,綠樹成蔭,郁郁蔥蔥,滿眼綠色,生機盎然?! 〗逃虒W設施完備。先后興建了12棟教學和生活用房,新建了五個籃球場,建造了兩處綠化景觀帶,新建了2個可視語音教室、2個電腦教室,一個多媒體教室;改造了原行政辦公樓、物理生物和化學實驗室、大禮堂、學生食堂、宿舍、浴室、400米標準跑道的運動場;增設了校園網、安全監(jiān)控等設施?! W校依據法律法規(guī),努力構建制度文化。通過學習、借鑒、傳承、創(chuàng)新,建立和完善了《南昌市鐵路第二中學章程》。《章程》涵蓋了辦學宗旨和培養(yǎng)目標、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總務后勤管理、安全及衛(wèi)生保健、章程修改等方面。確保了教育教學的有序、可控、創(chuàng)新、高效,為學校發(fā)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W校重視教育的全面性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認真貫徹教育方針,執(zhí)行上級教育計劃,落實課程計劃。同時還每年舉行一次“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田徑運動會”;定期進行手抄報、黑板報、手工制作、學科性比賽,創(chuàng)設學生活動和成長的平臺。學生的衛(wèi)生健康、出行安全,均列入學校的工作日程?! ≈铝τ诮處熽犖榈慕ㄔO。學校領導班子努力創(chuàng)造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學習、觀摩、研究的條件。組織校本學習,汲取新鮮經驗;開展課題研究,探究教育教學科學規(guī)律;加強校本培訓和遠程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和水平;專注課堂等教學過程的研究實踐,提高教學效率,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創(chuàng)建青年教師成就事業(yè)的理想平臺,在南昌市第五屆青年教師“園丁杯教學競賽”中,我校參賽選手全部獲獎,其中一等獎2人,三等獎9人?! 资陙?,學校堅定“人民滿意”的辦學宗旨,培養(yǎng)了劉挺軍、鄧鹿兵、周雯、何俊等幾百名學生先后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本科院校, 向高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了幾千名合格的初高中畢業(yè)生。周雯、何俊同學在2000年和2001年連續(xù)考入北京大學,何俊、施嶸同學2001年高考在南昌縣眾多優(yōu)秀學生中脫穎而出,列理科第一、文科第二,在當地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周李、萬金、王旭、彭樂晨、周帆、朱知松等一大批學生分別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學科競賽中獲得特等獎、一等獎。累累碩果,獲得社會和家長的好評,產生了良好社會效益?! W校多次獲得南昌市普通教育“教學質量目標管理獎”,南昌市“職業(yè)教育目標考評三等獎”;南昌市教育系統(tǒng)“治安消防先進單位”,南昌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校園”,南昌市“國防教育普(職)高中組一等獎”。2006年被評為 “人民滿意學校”,2007年被授予“依法治校示范?!狈Q號?! W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工,將繼續(xù)聚精會神辦教育 一心一意謀發(fā)展,創(chuàng)辦和諧穩(wěn)定、與時俱進、家長放心、學生舒心的學校?! W校校址在南昌縣向塘鎮(zhèn)民主街,位于京九、滬昆鐵路交匯處,有公交車直達,交通便捷。
棠浦中學座落在宜豐縣城東邊的棠浦集鎮(zhèn),創(chuàng)辦于1956年下半年,時為棠浦小學附設初中班。招生116人,分為兩個班,學生來源于棠浦、新莊、同安、花橋、澄塘等地,后來擴收到敖橋。由于學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和教學設備的不斷完善,初中班于1959年單獨設立,正式成立棠浦初級中學,為兩個班。1971年9月,增設高中二個班,招收新生110人,學制二年,時有棠浦、花橋、新莊學生就讀,共畢業(yè)九屆,于1981年8月撤消。為充分利用、整合教學資源,在縣、鎮(zhèn)兩級政府的關懷主持下,先后在2001年9月將江洲中學,2003年9月將江西省棠浦煤礦子弟學校初中部并入棠浦中學。學?,F有教學班13個,學生618人。專任教師73人,職工7人。教師學歷已全部達標;取得本科文憑的有33人,??莆膽{的有40人。已聘中學高級教師9人,中學一級教師20人。棠浦中學自創(chuàng)辦以來,通過歷年的勤工儉學、集資建校、拆舊建新,學校由原來的一棟古屋(報德祠),成為全縣一所發(fā)展中的農村初級中學,校舍占地面積26200多平方米,建筑總面積有9343多平方米,有裝備齊全的實驗室、圖書室、語音室、計算機室和多媒體教室。校園四周均有圍墻,有通風明亮的教學樓,為學生安心學習、教師安心執(zhí)教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環(huán)境。為努力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全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學校在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又突出了體、音、美等藝科的建設。
九江學院潯陽附中是一所由九江學院和九江教育局共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學,創(chuàng)辦于1973年,原名九江市第七中學,1985年作為九江師專教育實習基地,更名為九江師專附中,1992年在高中部始設藝術班,1995年首屆高中藝術班參加高考升學率達到74%,以后連年攀升,1997年被省教育局命名為“藝術教育樣本校”1999年被批準成立“九江市藝術學校”。2004年被江西省教研室基地辦批準成為“江西省中小學藝術教育基地”。由于九江師專等四所大專院校合并升級為九江學院。2005年學校更名為九江學院潯陽附中,因近幾年來學校各方面工作的發(fā)展,2005年被江西省批準為“重點建設中的中學”。 一、最好的學習是個性化的學習 附中設有小學、初中藝術班,高中藝術班分美術班、音樂班,高中藝術班面向全市招收普通高中分數線的生源,文化課程嚴格按教育部規(guī)定開設,堅持合格教育方向,樹立“人人能過文化關”的教育理念,藝術教育突出學生個性的愛好和特長,彰顯個性,達到“以藝促文、藝文相長”的理想境界。附中的學生充滿自信,附中的學生學習輕松愉悅,附中的學生人人都有特長。 二、最好的教學是對話式教學 附中現有在職職工130人,高級教師54人,中級教師44人,其中專業(yè)美術教師9人,音樂教師7人,教師隊伍學科分布平衡,全體教師敬業(yè)從教,樂于奉獻,教學明星、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干、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體現附中雄厚的師資力量,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題作用,教師主導學生進步,教學中突出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總結,發(fā)揮自主性,教學中注重師生對話,體現很強的針對性,教學中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做到學用結合。對話式教學在附中使學生由“被逼迫學”變?yōu)?ldquo;我要學”。 三、最好的教育是成功教育 “教授知識,育人成才”,附中自1992年創(chuàng)辦藝術教育至今,已有1000余名畢業(yè)生升入中音、中戲、國美、南藝、上海音樂、西安音樂、西安美院、中國紡織、星海音樂、航空航天、解放軍藝術、廈門大學、北京印刷等全國知名藝術高校深造,高考升學率燦爛輝煌。辦學目標及校訓辦學目標:積淀深厚文化底蘊,打造精品藝術學校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促進學生、教師、學生共同可持續(xù)發(fā)展 校 風:樂學、從善、求真、創(chuàng)美 學 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教 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校 訓:戒驕戒躁、日知日新
新建縣北郊中學是一所創(chuàng)辦于1997年8月的新型初級中學,座落于新建縣長凌鎮(zhèn)北郊的新建大道旁,占土地面積約20余畝;現擁有教學樓一幢,田徑場一個,全校三個年級,13個教學班,學生總數為843人,教師43人。目前,北郊中學第二期教學樓、實驗辦公樓、校門等工程正在施工建設之中,屆時,北郊中學將擁有教室24個,物理、生化實驗室達國家規(guī)定標準,語音室、微機室、會議室、活動室、閱覽室齊全,擁有藏書量超萬余冊的圖書資料室250米跑道的田徑場、標準藍球場、排球場各1個,學生總數可超 1200余人,教師達60余人。根據規(guī)劃,在21世紀初,北郊中學將成為教育教學設備齊全的縣級示范性初級中學。
龍南縣實驗中學是經縣委、政府招商引資創(chuàng)辦的一所全封閉寄宿制民辦完全中學。校園占地91畝,規(guī)劃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F有學校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學校于2010年秋季正式面向龍南縣內外招生。學校位于縣城解放東路,交通便利,設施完備,師資優(yōu)良,環(huán)境寧靜優(yōu)美。擁有現代化的綜合教學樓(每個教室配備一套多媒體教學設備)、綜合樓(有微機室、高標準的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圖書室、舞蹈房、琴房等),安全舒適的學生公寓(有專職宿舍管理員、小學生宿舍有專職生活老師、每間宿舍專門配備一臺太陽能熱水器),整潔衛(wèi)生的食堂(有營養(yǎng)師開單安排飲食)和全天候服務的校醫(yī)。這里是陶冶學生情操的理想園地,更是學子求學成才的首選之處?! W校采用全封閉管理、小班化教學,突出英語教學和素質教育。學校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辦學理念,堅持科教興校、名師興校的發(fā)展戰(zhàn)略,堅持“千教萬教教人為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倡導“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huán)境育人”,牢固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辦成綠色學校、人文學校、創(chuàng)新學校,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付垅中學是一所公辦全日制農村初級中學,創(chuàng)辦于1958年,前身為付垅鄉(xiāng)小學。學校坐落于全國青陽腔之鄉(xiāng)——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付垅鄉(xiāng)。校園土地面積23421平方米,建筑面積7624平方米。建有高標準的物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廣播站、電子備課間及體育、美術、音樂器材室等。在同文中學的協(xié)助下,學校創(chuàng)建了圖書館,館內書架36個,藏書2萬余冊,分為30大類?,F有52位教師,其中高級教師2人,一級教師25人;市級優(yōu)秀教師6人,縣級優(yōu)秀教師16人。 近年來,學校各項工作蓬勃發(fā)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榮獲“省規(guī)范管理先進集體”、“九江市文明單位”、“九江市德育示范學校”、“九江市師德師風先進單位”、 “教學教研工作先進單位”、“目標管理考評先進單位”等稱號。 學校文化氛圍濃厚,“勤、禮、信”校訓精神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團結、奉獻、務實、創(chuàng)新”成為師生奉行的標準。廣播站開辟了“指南針”、“青春風鈴”、 “名人傳記”、“走近科學”、“美文雅韻”等十幾個欄目,每天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定時向全校播音。全體師生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學校提倡學生自主管理。學生會是自主管理的有效平臺,每天實行干部值日制度,協(xié)助教師管理當天學校的紀律、衛(wèi)生、生活和學習。學校新食堂致力于確保了學生的飲食安全,食堂工作人員培訓上崗,并大力教育學生科學飲食、安全飲食、衛(wèi)生飲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學校一貫重視教師業(yè)務水平的培訓和提高,教師多次外出培訓,積極參加網上學習,近幾年,和九江同文中學結對互扶,又兩次前往武寧寧達中學交流學習,大膽進行課堂改革,推行“導學稿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優(yōu)異。2008年中考,3名考生分別名列全縣總分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九名,語文學科獨攬全縣前8名。2009年中考,學校有3名考生名列全縣總分第三名、第四名、第八名。學校自創(chuàng)辦至今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獲得本科學歷的有50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學位近30人。
萍鄉(xiāng)市第一中學是經萍鄉(xiāng)市人民政府批準、由著名民營企業(yè)家賴家春先生獨資創(chuàng)辦的萍鄉(xiāng)市第一所大型民辦寄宿制綜合性中等學校,位于萍鄉(xiāng)市高新技術工業(yè)園東首。 學校自2003年創(chuàng)辦以來,總投資5000多萬元,占地200余畝,總建筑面積四萬多平米,建有教學樓兩棟,標準教室六十六間,教師辦公室十二間;五層的科技實驗樓一棟,三層的學生食堂一棟,六層的學生公寓樓三棟,學生寢室400間,可容納3500多名學生學習、就 寢和就餐;校內有完備的多媒體教室、語音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圖書室共16間,擁有兩百多臺計算機聯(lián)網的校園網;在體育設施方面,擁有六個標準的籃球場,按國際標準設計的四百米環(huán)形跑道;校園內有山有水、花木茂盛、綠草成茵,是名副其實的花園式學校;學校遠離鬧市區(qū)遠離“三室一廳”但交通卻很方便。 全?,F有專聘教師72名,其中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達56名,中國數學奧林匹克教練員2名。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學校要求每個老師都必須既嚴格執(zhí)行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又熱情耐心地做好身邊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積極構建一個和諧、溫馨的校園,讓每個學生在學校有猶如在家、在老師身邊有猶如在父母身邊的感覺,為每個學生的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最佳環(huán)境。
宜春一中,即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學,前身是江西私立袁山中學,為當地名紳楊翹新先生于一九三八年春創(chuàng)辦,經過六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與奮斗,學校已發(fā)展成為一所師資雄厚,學風嚴謹、管理規(guī)范、環(huán)境優(yōu)美、成績斐然、在宜春有著卓著影響的省級優(yōu)秀重點中學。辦學規(guī)模學校占地面積57766平方米,建筑面積60300平方米,綠化面積11000平方米,現有初中教學班29個、高中教學班46個,在校學生4700余人,在職教職工262人,其中高級教師46人,中級教師75人,宜春市學科帶頭人2人。 所授榮譽跨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學校聲名遠播,社會影響力日趨擴大,先后獲得“宜春地區(qū)文明單位”、“宜春地區(qū)文明單位標兵”,“江西省文明單位”、“江西省優(yōu)秀重點中學”、“江西省電化教育示范學校”、“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江西省紅旗團委創(chuàng)建單位”、“江西省勤工儉學校辦產業(yè)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并多次奪得袁州區(qū)中考、高考狀元;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讀書活動及教師優(yōu)質課、論文比賽中更是捷報頻傳,僅九八年以來,就有400余人次獲獎。教學設施在各級領導的重視關心與社會各界的幫助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漸趨現代化。學?,F已建成達國家一類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7間及多媒體視聽教室兩間;擁有現代化的語音室兩間及先進的衛(wèi)星地面接收站、閉路電視系統(tǒng)和演播室;裝備了計算機185臺,校園計算機管理網實際了與國際互聯(lián)網的聯(lián)接;圖書館藏書近八萬冊,擁有期刊報紙近兩百種,開設了電子閱覽室及六個學生閱覽室;全封閉的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和乒乓球運動區(qū)、舞蹈房等為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文藝活動提供了較為優(yōu)越的條件。 “雄關漫道真如鐵,如今邁步從頭越”。為實現一中更大的騰飛,更好地肩負起宜春人民賦予我們的新使命,自去年下半年始,學校領導帶領一中人以只爭朝夕的豪情、腳踏實地的作風開始了新的創(chuàng)業(yè):學校首先斥資180萬元購買土地10.2畝,并瞬即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開工建設三棟學生公寓(總面積6470平方米),一棟學生食堂(面積4216平方米)及一棟教學樓(面積3969平方米),現在,這三大工程項目正在夜以繼日地施工,2002年9月均將投入使用;其次,發(fā)行了綜合樓、裝飾了教學樓,興建了現代化的生態(tài)園、名人頭像名人名言長廊及十多個花壇等;在學校管理上,圍繞“與時俱進,解放思想,開拓創(chuàng)新、做大做強”這條工作主線,進一步加大了教育教學管理的力度,狠抓了師資隊伍水平的提高,積極開展了“創(chuàng)名師工程”活動,并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競爭激勵機制?,F在全校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方面的工作已出現蓬勃發(fā)展之態(tài)勢。 奮斗,永無窮盡;追求,直至永遠。我們堅信,在“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興教,科研強校”的辦學宗旨指導下,只要我們始終銘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辦學理念,努力塑文明教師、育文明學生、建文明班級,高起點、高標準搞好校園規(guī)劃與管理,一所“校園環(huán)境一流,學校管理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學設施一流,教育科研一流,教學質量一流”的“現代化、示范型、特色性”的學校就必將昂首屹立于宜春大地上!
江西省新建縣第一中學,始創(chuàng)于1934年,占地面積137.7畝,建筑面積35000余平方米。學校地處風景迷人的梅嶺腳下,東臨贛江,與江南名樓滕王閣隔江相望,毗鄰省市政府,距南昌市政府僅4公里,距省政府新址約5公里?,F有學生5300多人,教學班83個,教職工234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93人,碩士研究生27人,省市級骨干教師9人?! ∥倚?004年被批準為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和"江西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005年6月被命名為"江西省重點建設中學",2007年4月被批準為"南昌市體育特色高中"?! ∥倚R蕴岣呓逃虒W質量為核心,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與立足點,堅持德育為首,注重學生養(yǎng)成教育;育人為本,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特色為先,拓展學生成才渠道;教學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入新世紀以來,有四名應屆生考入清華、北大,歷年高考一、二本上線人數名列南昌市重點建設中學榜首,并有十四名學生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為高等院校輸送本科以上學生近5000人。?;@球隊屢創(chuàng)佳績,在2007年、2008年南昌市中學生籃球比賽中均獲冠軍,在2009年"江西省現代杯中學生籃球比賽"中獲第三名,2010年獲江西省中學生籃球比賽第五名,2011年獲江西省中學生籃球錦標賽第四名?! 〗裉斓囊恢腥耍谛nI導班子的帶領下,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特色為先,教學為中心"的辦學思路,為實現"一年有變化,三年找突破,六年上臺階,十年成示范"的目標而努力奮進。相信,新建一中定會成為師生愉快的學園、成長的樂園、溫馨的家園。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