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荀子中學的前身是邯鄲縣第二中學,學校始建于1958年,西臨 107國道,北毗環(huán)城路,南部與馬頭工業(yè)區(qū)接壤。學校占地98畝,建筑面積23500平方米,教職工280余名,在校生4300名,今年5月28日成為邯鄲市直屬中學,6月23日正式更名為“邯鄲市荀子中學”。 春秋代序,歲月流轉,48年的辦學歷程,“勤奮、嚴謹、求是、創(chuàng)新”的校訓如瓊漿玉液,將邯鄲市荀子中學哺育成為金鱗閃耀的蛟龍。歲月的流水行至上世紀八十年代,這所學校的高中升學率就一度冠居全縣而被譽為邯鄲縣南部一顆璀璨的明珠。經過幾輩人的不斷建設,尤其近幾年來,學校的辦學條件發(fā)生了質的飛躍,一舉成為邯鄲市區(qū)南部規(guī)模最大、人數最多、校園最靚、發(fā)展最快的一所國辦完全中學,每年都能吸引周邊縣市近1500名學子前來就讀。 今天,邯鄲市荀子中學朝有霧洗塵埃,暮有風搖樹濤,萬木蔥蘢,芳草如茵,高樓錯落,好景紛呈,4300多名二中學子正在這如詩如畫的校園,練就豐滿的翅膀,放飛金色的理想! 沐浴著陽光雨露,歷經了坎坷風霜,邯鄲市荀子中學發(fā)展到今天,凝結著一代代“原二中”人的勤勞和智慧。這一次由“邯鄲縣第二中學”更名為“邯鄲市荀子中學”意義更為深遠,這不僅是學校蓬勃發(fā)展的象征,同時也使學校具有了更直接的教育資源、更雄厚的政府后盾和更先進的管理支持。學校上下也必將以此為契機,傳承荀子的教育理念,發(fā)揚荀子的治學精神,強化校園文化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辦學層次和水平,努力開創(chuàng)學校工作的新局面,為邯鄲市教育事業(yè)的騰飛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學校占地4268平方米,學校交通便利,環(huán)境優(yōu)雅,堪稱教書育人勝地.2004年7月,學校全部搬遷至道東新校址,道東校區(qū)擁有教室165間,辦公室、實驗室、醫(yī)務室、保管室等112間,學生宿舍160間,至2005年,學校又陸續(xù)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食堂,6000平方米的水泥操場,同時又租賃了占地33350平方米的大操場。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及設備連年增添,逐步完備.97年剛辦學時,招聘的20多名教師全都是來自全縣各地的業(yè)務骨干。實驗中學實行全員聘任制,學校有用人自主權,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zhèn)洌蠘藴收摺拔ㄙt是舉,量才錄用”,不合格者堅決予以辭退。2001年之后,學校招聘的教師大多為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教師隊伍又走向了新的穩(wěn)定
臨漳縣香菜營中學位于地靈人杰、才氣橫溢的古鄴大地。1956年建校,是臨漳縣西部一所全日制初級中學。校園占地面積299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學校有18個教學班,學生1600人,教職工80人,其中高級教師8人,中級教師32人。教學成績逐年上升,2006年李高峰同學奪取臨漳縣中考狀元,2007年張海玉同學奪取臨漳縣中考狀元,語文、數學、文綜、理綜狀元也出自該校。連續(xù)多年榮獲“市德育先進單位”、“縣中考先進單位”、“縣紅旗單位”和“縣年度考核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臨漳縣香菜營中學簡介 臨漳縣香菜營中學位于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古鄴大地。1956年建校,是臨漳縣西部一所全日制初級中學。校園占地面積60畝,學校有13個教學班,學生800人,教職工66人,其中高級教師8人,中級教師32人。教學成績逐年上升,臨漳縣近年來中考狀元李高峰、張海玉同學都出自該校,并出現過語文、數學、文綜、理綜等多個單科狀元。在縣域內有著良好的聲譽。 學校周邊有多個旅游景點:南距三國時期曹操和賓客們飲宴賦詩的三臺即銅雀臺、金鳳臺和冰井臺1.5公里,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遺址10公里。西距曹操墓8公里。北距春秋時,著名軍事家、縱橫家、教育家王禪(即鬼谷子)誕生地谷子村谷子廟1公里。 學校所在地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臨漳歷史悠久,西太平仰韶文化遺址(在習文鄉(xiāng))和回漳仰韶文化遺址(在香菜營鄉(xiāng))證明了原始社會后期新石器時代臨漳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 臨漳古稱鄴, “鄴”之名始于黃帝之孫顓頊孫女女修之子大業(yè)始居地(今香菜營鄉(xiāng)鄴鎮(zhèn)一帶。鄴,業(yè)之居住地之意。),距今4000余年。齊桓公始筑鄴城,魏文侯以鄴城作為陪都,西漢漢高祖置鄴縣(公元前201年),西晉建興二年(公元314年)為避愍帝司馬鄴諱易名,因北臨漳河而得名“臨漳”。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進占鄴城(公元204年),營建鄴都,鄴城自此成為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公元580年,隋文帝楊堅下令焚燒鄴城,千年名都夷為廢墟。 鄴城經過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多年全面系統(tǒng)的鉆探、發(fā)掘,探明了鄴城的城墻、宮殿、護城河、臺榭、里坊、街道的位置和尺寸,并試掘了鄴南城朱明門遺址、西華門遺址、鄴南城北墻及地下城門等。鄴城分為鄴北城和鄴南城兩部分。鄴北城始為齊桓公所筑,曹操將其營建為王都,東西7里,南北5里,外城門7個,城內分南北兩區(qū),北為宮殿區(qū),南為里坊。曹操在鄴北城西北角城墻上建筑了三個高大的臺榭,即銅雀臺、金鳳臺和冰井臺,成為曹操和賓客們飲宴賦詩和戰(zhàn)備的要地。目前,地表僅存金鳳、銅雀二臺遺址。鄴南城始建于東魏元年(公元535年),南北8里,東西6里,外城門14個,與鄴北城共用一道東西城墻。目前,鄴南城遺址保存較好,地表下0.5米可見城墻夯土帶,城墻保存高度為1—2.5米。 曹魏鄴城建筑中軸對稱、結構嚴謹、分區(qū)明顯,街道作棋盤格式,其建筑布局和風格對隋唐長安城、宋代汴梁城、明清北京城,乃至日本平城京都(今奈良縣)的建筑格局均有深遠影響,成為中國都城史上的建筑典范,在中外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臨漳文物資源十分豐富,已發(fā)掘發(fā)現古遺址40處、古建筑3處、古墓葬9處,共計5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鄴城遺址,擁有“三臺”(銅雀臺、金鳳臺、冰井臺)、地下潛伏城門、朱明門、西華門、護城河、古漢柏、鄴城城墻及部分宮殿、里坊、街道等豐厚的文物遺存和豐富的文物珍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魏北齊皇家寺院塔基,為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發(fā)現之一,印證了鄴城當時佛教文化的興盛及其中心地位。 在古鄴沃土上,眾多歷史名人創(chuàng)下了輝煌燦爛的古鄴文化。大禹治水,覃懷底績,至于衡漳。商時河亶甲遷都于相,即今境內孫陶一帶。春秋時,著名軍事家、縱橫家、教育家王禪(即鬼谷子)就誕生在境內香菜營鄉(xiāng)谷子村,他創(chuàng)辦了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軍事學校,培養(yǎng)出了孫臏、龐涓、毛遂、蘇秦、張儀等我國古代杰出的軍事家、縱橫家;現存于谷子村的鬼谷子祠堂,不斷有中外游人憑吊。戰(zhàn)國時,鄴令西門豹投巫鑿渠,破除迷信,發(fā)展生產,澤流后世。秦末,項后生,大破秦軍。漢末曹操居鄴稱霸、統(tǒng)一北方,留下了千古絕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銅雀臺飲酒作《短歌行》羽誓師于漳河南,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感嘆人生,促人奮進;曹操“求賢納士,唯才是舉”,不惜重金從匈奴贖回才女蔡文姬,蔡文姬答謝曹操在鄴城銅雀臺即興演奏自己名作“胡笳十八拍”,而流傳后世;曹操聚才于鄴,促進了鄴城科技、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在鄴城,以激輪帶動的木制機器人可以擊樂演奏,“奇妙機巧,自古未有”;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孫融、王粲、劉楨、陳琳、徐干、應 、阮 )為代表的鄴下文人集團,開創(chuàng)并繁榮了 “建安文學”,形成了風格獨特、影響深遠的“建安風骨”,為鄴地贏得了“中原文化之階”的美譽。郭沫若評“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劃時代的表現。”五胡爭霸,石勒據鄴而龍興。北宋抗遼,宋兵老營設在今境內杜村鄉(xiāng)西營村(原名老營),宋真宗陣前督戰(zhàn)曾到御家店,即今南東坊鎮(zhèn)北頭村。隋朝時,臨漳人陸法言知識廣博,造詣頗深,寫成《切韻》五卷,開我國音韻學之先河,成為音韻學之鼻祖。清初開科取士,臨漳人一榜文武九魁。相傳的臨漳八大景觀(銅雀飛云、九華雪霽、百陽荷風、太行遠翠、奎閣春光、回隆返照、漳水晴波、柳園月色)令人神往。源于古鄴大地的曹沖稱象、春華秋實、閉月羞花、沖鋒陷陣、瓜田李下、雞犬食祿、快刀斬亂麻、銅雀春深鎖二喬等成語典故更是賦予了臨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學校簡介邯鄲市峰峰春華中學(原峰峰礦務局第二中學,現在又和邯鄲市20中學,也就是職教中心合并,成為一所普高職高兼容的高中),始建于1989年.地處峰峰礦區(qū)中心,學校占地面積近百畝.現有3000余名在校生,220余名教職工.學校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堅持教育教學為中心,強化質量和管理意識,規(guī)范辦學行為,科學管理,嚴格要求,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特色教學,師生團結拼搏,榮獲邯鄲市現在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依據該地區(qū)教育格局的規(guī)劃調整,該校確定為正規(guī)全日制高中,并定格為市重點中學.教學目標學校分東、西、北三院;東院為高一高二部,西院為高三部,北院為職高部。學校教師隊伍整齊,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攀高,學校特色日趨顯著.中青年教師達85%以上,現有高級職稱專業(yè)教師56人,中級稱職57人,教師學歷達標率90%以上.高考連年取得優(yōu)異成績,近三年本科上線2004較2003年增長125%:2005年較2004年增長140%,實"三年三大步"的高考預期目標.學校成就2003年獲邯鄲市高考先進學校,受到邯鄲市政府,市教育局,區(qū)教育局三級嘉獎.2004年被邯鄲市授予青少年示范軍校.區(qū)政府授予國防教育先進單位.近十年來,向高等院校輸送了300余名音體美專業(yè)學生,2001年該校學生魏子龍摘取了當年該地區(qū)文科狀元.已形成了音體美特長生培養(yǎng)和文科教學特色.學校又與河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聯(lián)手,創(chuàng)建"音樂教育實習基地"和"美術教育實習基地",依托大學特長教學資源優(yōu)勢,延伸個性發(fā)展,提升特色教育理念,探索辦學模式,為學生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教學與科研并重,教科研氣憤濃厚,成果顯著.學校承擔的國家級"十五"科研課題結題,獲河北省一等獎.聘請全國教育專家王曉春為學校專家顧問,通過校本研究不斷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該校創(chuàng)建的綜合實踐展室榮獲第二批"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基地",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集郵活動師范基地經驗交流會,并做大會發(fā)表.此項活動還榮獲第五界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時間創(chuàng)新活動集體一等獎.豐富了學生德育的素質教育內容,開辟了校本課程資源,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吸引各地同行前來參觀交流.
在2006年創(chuàng)建和諧平安校園活動中,該校緊緊圍繞“創(chuàng)市先進學?!蹦繕?,堅持以德育為重心,把創(chuàng)建工作定位在“創(chuàng)設‘三遇’育人環(huán)境,實踐‘生本’德育”(“三遇”即指以學生為本,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人、事、物來積極營造遇物而誨,遇事而喻,遇人施教的育人環(huán)境)。該校在教師管理方面,采取的是制度先行、活動促進、老中青互幫模式;學生管理方面,采取的是制度規(guī)范、教師指導、學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在這兩種模式的管理下,營造了一種“團結、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校風。 該校歷來重視教學研究與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2005年,該校教師有16篇論文在國家、省、地級獲獎,在國家級、地市級刊物發(fā)表論文2篇;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獲獎32人次。
隨著全州中小學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的深入,我校自2009年9月起,初中部整體剝離,學校完成了從普通完全中學到普通高級中學的轉型,開始了新的辦學歷程?,F有32個教學班、1600名學生,教職工126人。目前,擁有辦公樓1棟、教學樓4棟,建有學生公寓樓、食堂和300米八跑道塑膠運動場,實驗室、微機室、音樂教室等功能教室設施齊全。 50年來,一代代州中人嘔心瀝血,辛勤耕耘,為高原教育事業(yè)默默奉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現已培養(yǎng)畢業(yè)生8136人,為國家輸送了4421名高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校一度躋身于全省十三所重點中學之列,享譽省內教育界。
學校堅持“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辦學宗旨,兩年來,建立和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分部門管理,落實目標責任制,領導班子協(xié)調合作,使各項工作扎實有效地向前推進。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建設,認真落實“三留”工作(事業(yè)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于嚴格管理中滲透人文精神。兩年來,教師隊伍相對穩(wěn)定,結構合理,35歲以下的教師就有111人,本科以上學歷的有96人。擁有一支年輕穩(wěn)定、充滿活力的高學歷高素養(yǎng)的師資隊伍。
我們的辦學目標是:把我校辦成校風好、質量高、環(huán)境美、有特色,為高校和四化建設輸送合格人才,整體辦學水平居市區(qū)同類學校前列的窗口學校。同時提出以“文明奮進”為校園精神,以“再創(chuàng)輝煌”為口號,以“三力(競爭力、凝聚力、約束力)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思想,勇于進取,善于開拓。在內抓教學管理,在外互相切磋業(yè)務。春華秋實,有耕耘必有收獲,“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特長”為教育模式,為創(chuàng)一流學校共同努力。
英才中學展開“八榮八恥”教誨 連日來,英才中學操縱師生大會、專題學習會、政治課、主題班會、黑板報、鼓吹欄、校園播送等情勢對全校師生停止“八榮八恥”教誨。該校要請西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嚴格自律,當好“八榮八恥”的實際者和帶頭人。 黌舍非常重視學習優(yōu)良黌舍先進經歷,曾到邯鄲市第一中學、衡水中學拜候,也曾到邯鄲市第二十五中學、11中學等重點初中學習先進經歷。 在“八榮八恥”學習會商活動中,該校連絡實際總結出了校園“八榮八恥”,即以盡力學習為榮,以虛度年光光陰為恥;以連合和睦為榮,以拉幫結派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打人罵報酬恥;以尊敬師長為榮,以目無禮節(jié)為恥;以節(jié)簡樸素為榮,以攀比吃穿為恥;以愛護保重花草為榮,以踩踏生命為恥;以講究衛(wèi)生為榮,以污染警惕環(huán)境為恥;以自主自強為榮,以悲觀依靠為恥。該校訂峙把胡錦濤總書記“八榮八恥”和校園“八榮八恥”精力連絡起來,引入課本、引入講堂、引入糊口,對門生停止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誨,促進他們行榮拒辱,早日成才。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