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超德高級中學是由省首批重點中學、省一級達標學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的福州高級中學和澳籍華人歐菊如女士于2000年5月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它是目前全市唯一的一所由外商投資依托省一級達標學校辦的民辦高級中學。學校是省民辦教育委員會理事單位、市民辦教育協(xié)會顧問和常務理事單位。學校2005年被市教育局評為可放心選擇學校。學校位于福州市倉山區(qū)首山路施埔后支路52號。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整潔。本市五區(qū)初中畢業(yè)生(含“留城生”)均可報考。 福州超德高級中學師資力量雄厚,有一支責任心強、高中教育教學經驗豐富、老中青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其中高級教師占54%,特級教師1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由福州高級中學全面負責,保證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規(guī)范,教學設備先進、齊全,有按省頒一級達標學校要求配備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帶屏幕顯示的AA-820型的多媒體語言專用教室、品牌686型電腦連網(wǎng)的專用教室等?! W校堅持"以人為本、立德為先、全員育人”的原則,著力抓緊學生文明行為和勤奮學習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做個與時俱進、文明守紀、愛國愛校、發(fā)奮學習的“超德人”。始終把教學質量擺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來狠抓,努力探索與創(chuàng)設適應該校生源的教學措施與方法。福高與該校共同舉辦面向全市“以人為本,多維協(xié)動,合作探究,崇尚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互動式”教學觀摩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得到省市各級教科研單位的領導和兄弟學校的教師的充分肯定。福州電視臺,《福州日報》、《福州晚報》作了專題報道。市特級教師聽課團(15人)來我校指導語、數(shù)、英、理、化五科七位青年教師的匯報課,一致給予好評?! W校以其突出的教育教學質量,贏得社會與上級的廣泛贊譽。教師有“敬業(yè)樂教、勤奮認真、無私奉獻”的良好教風,學生有“文明守紀律、發(fā)奮學習、積極進取”的學風。該校教師的論文《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獲得第四屆全國物理教研論文評選二等獎。三位教師分別獲得市學科優(yōu)秀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優(yōu)秀獎,寫生比賽優(yōu)秀指導老師的榮譽。一位同學獲得福建省第七屆高中生作文競賽三等獎。2001年4月英國阿施伯恩學院、泰乃特學院在我省選拔3名優(yōu)秀中學生赴英留學并享受助學金的眾多競爭者中,該校高二年段一位同學脫穎而出,榜上有名。2003年福州市中學生建筑模型制作競賽中我校獲得第二名。更為可喜的是,該校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顯著。省會考的8科合格率均達到省二級達標校的要求,并有很高的優(yōu)良率,在同類校中名列前茅。
安溪梧桐中學位于素有“仙境”之稱、聞名遐邇的僑鄉(xiāng)文化區(qū)——蓬萊鎮(zhèn)境內,坐落于國家AAAA級旅游勝地——清水巖山下,交通方便,人杰地靈。學校創(chuàng)辦于1958年,原名華僑中學,1977年更名為聯(lián)中中學。1984年以來,由著名華僑林梧桐先生捐資6600萬元支持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2004年8月正式定名為安溪梧桐中學。學校占地面積203畝,建筑面積36254平方米,綠地面積22965.8平方米, 是安溪縣校園面積最大、硬件設施先進的一所農村二級達標中學,現(xiàn)有54個教學班,學生2821人,教職員工182人,其中,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28人。2009年高考,6人上600分,21人上本一線,文理科各1人居全縣總分第二名,林午陽同學考入北京大學,2010年高考,李章來同學以660分全縣理工類第3名、全省第84名,進入清華大學錄取控制線;陳金剛同學以644分榮居全縣理工類第8名,李曼莉同學以605分榮居全縣文史類第8名。學校現(xiàn)為市“文明學校”、“泉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市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福建省海外華文教育基地。 梧桐人以“我與學校共成長”為辦學理念,以“高瞻遠矚、敢為人先、艱辛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的梧桐精神為校園主體精神。 繼往開來,銳意進取,正朝著“創(chuàng)建管理科學、環(huán)境宜人、師資較強、特色彰顯、效益顯著的福建省知名農村完全中學”的目標闊步前進!
沙縣南陽初級中學地處南陽鄉(xiāng)風景娟秀的羅巖山腳下,教誨輻射人丁數(shù)9962人,講授辦事面積65.2平方千米,校園占空中積7136.9平方米,修建面積2010平方米。 黌舍現(xiàn)有6個講授班級,在校門生273人,教職員工37人。本科以上學歷西席28人,專迷信歷9人,初級西席3人,一級西席24人。設有校長室、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公用課堂比較齊備,有多媒體室、電腦室、音樂室、美術室、物理嘗試室、化學嘗試室、圖書室、閱覽室、體育室等。黌舍藏書達2萬冊?! 《嗄陙睃Z舍訂峙黨和群眾的教誨目標,以“發(fā)憤崇德博學求真”為校訓,著力培養(yǎng)門生杰出的風俗,為門生將來的生長奠定堅固的根本。黌舍安身于本質教誨,對峙教誨鼎新,1999年被省教委授予“福建省鄉(xiāng)村中學教誨鼎新先進個人”名譽稱呼。2007年被中心教科所肯定為“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傳統(tǒng)文明與語文講授》嘗試黌舍。
福建省連江華僑中學是一所頗具辦學規(guī)模師資力量雄厚的省三級達標學校。她創(chuàng)建于1957年,前身是 “連江縣華僑中級補習學校”,1958年更名為“連江縣華僑中學”,校址遷建于江南村。文革期間,校名曾先后改為“連江紅衛(wèi)中學”、“連江敖江中學”,1972年12月又更名為“福建省連江第六中學”。2002年5月,為辦出特色促進學校新發(fā)展,校名恢復為“福建省連江華僑中學”?! ∧壳埃瑢W?,F(xiàn)有36個教學班,初中部12個班,高中部24個班;在校學生1700多人,初中部近600人,高中部為1100多人。其中6個少數(shù)民族班,初一到高三各一個班,學生近300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過硬,現(xiàn)有教師170人,專任教師167人,其中高級教師為44人,中級教師為79人。初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高中專任教師本科學歷達到78.6%。已經形成了一支教育理念先進、基本功扎實、教學經驗豐富、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學?,F(xiàn)有校園面積37418.7平方米,建筑面積20852平方米。學校設施齊全,擁有設備優(yōu)良的實驗室、微機室、圖書室、閱覽室,建有校園網(wǎng),班班有多媒體設備。條件優(yōu)越,環(huán)境幽雅,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搖籃。學校遵循“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yè)為樂,生以成才為志”的辦學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近年來,學校辦學成效突出,聲譽日益擴大。2006年學校被福建省教育廳確認為省三級達標學校,并獲得連江縣2008年度平安建設先進集體,2008年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2008年福州市暑期青少年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009年連江縣誠信教育進校園示范基地,2010年度江南鄉(xiāng)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先進單位,2010年獲江南鄉(xiāng)行風建設評議第一名,2010福建省“誠信教育進校園”活動先進單位;2011連江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W校立足“僑”字,寫好“僑”字文章,辦出特色。2002年旅美華僑劉官政先生捐資50萬元人民幣(后追加為80萬元人民幣)建立了“劉官政獎教獎學助困基金”,每年拿出5-8萬元人民幣,用來獎勵在中、高考中教學成績優(yōu)秀的教師、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和少數(shù)民族貧困學生。2006年學校與馬祖高級中學締結為福州市首個兩岸校際合作學校,交流交往活動日益頻繁,促進了兩岸文化的交流。2008年5月30日與馬祖高級中學聯(lián)合開展“迎奧運、促和諧”連馬兩岸中學生親親夏令營活動,促進了馬祖澳兩岸的教育文化交流和聯(lián)絡。2010馬祖議會陳貴忠議長率馬祖議會參訪團一行12人,蒞臨我校參觀訪問,更好地促進了我校與馬祖教科文機構的教育文化交流。 學校辦學的另一特色是創(chuàng)辦少數(shù)民族班。2002年9月學校創(chuàng)辦福建省首個“寄宿制少數(shù)民族初中班”,第二年又開辦“寄宿制少數(shù)民族高中班”,學校已有6個少數(shù)民族班,初一到高三各一個班,學生近300人。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的辦學思路,少數(shù)民族班教學成績突出,為我縣少數(shù)民族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2005年12月,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鎸π碌男蝿?,學校制定了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了總體發(fā)展目標,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全校上下齊心協(xié)力抓教學,一心一意謀發(fā)展,努力把連江華僑中學建設成為辦學條件優(yōu)良、育人環(huán)境優(yōu)美、教師隊伍優(yōu)秀、教育質量優(yōu)異、管理手段先進的有特色、現(xiàn)代化的省二級達標學校。
南平市第七中學坐落于福建省南平市九峰山西麓,延平區(qū)水南里二弄77號,四周綠樹環(huán)合,氛圍清爽惱人。黌舍創(chuàng)辦于1972年2月,與延平東坑中間小學結合辦學,計有3個講授班,教職工12人,門生120多人。1972年秋,擇現(xiàn)址建校,1974年春,遷入新址,定名為南平市東坑中學,計有4個講授班,教職工18人,門生200多人。1975年8月創(chuàng)辦高中班,1980年7月開辦。1994年1月10日,因市、區(qū)改制,改名為南平市第七中學,至今已走過了不平凡的三十年。2004年8月,被肯定為延平區(qū)進城農夫工后代定點就讀黌舍之一?,F(xiàn)有18個講授班,教職工65人,在校生841人。黌舍占空中積17188平方米,校舍修建面積7378平方米,體育活動場面積4600平方米,圖書藏量16910冊,計算機50臺,多媒體課堂、語音室、理化生嘗試室等包羅萬象,辦學前提初具范圍。黌舍訂峙精確的辦學標的目標,建立了“為門生將來的生長夯實根本”的辦學理念,以“求真務虛、開辟創(chuàng)新、力求進步、勇攀岑嶺”為校訓,全面貫徹黨的教誨目標,全面推動本質教誨。當實在施課程鼎新,倡導師生主動參與、樂于切磋、勤于脫手、主動互動、共同生長;狠抓西席步隊扶植,倡導西席依法治教、愛崗敬業(yè)、酷愛門生、松散治學、連合合作、尊敬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惟品德扶植,倡導師生愛國守法、明禮誠信、連合和睦、節(jié)約自強、敬業(yè)貢獻;大力弘揚和培養(yǎng)民族精力,倡導連條約1、歡愉愛好戰(zhàn)役、勤奮英勇、發(fā)奮圖強;經心實施校園文明工程,倡導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讓一草一木都育人;盡力改良辦學前提,倡導隨機應變、分步實施、辦事師生、辦事講授。讓每一名門生揚起生命的帆船,讓每一名西席感受教誨的歡愉,讓每一名家長亨受孩子生長的高興,是我們果斷不移的尋求。比來幾年來,黌舍前后榮獲延平區(qū)文明黌舍、延平區(qū)綠色黌舍、延平區(qū)直構造黨建事情先進單位、福建省本質教誨合格校、福建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樹模黌舍等名譽稱呼。光陰在妥協(xié)中飛逝,汗青在尋求中延長。南平七中將以極新的抽象走向更加光輝光輝的來日誥日。
將樂縣第一中學背依青松茂林,前擁城廓金溪。校園綠樹成蔭,四季常青,百花盛開,環(huán)境清幽,視野開闊。1939年4月開始建校,時稱"將樂縣立初級中學",1955年5月更名為"福建省將樂中學",1958年9月開始招收第一批高中生,并更名為"福建省將樂縣第一中學"。1996年被確定為二級達標學校,2001年根據(jù)城區(qū)中學布局調整,剝離了初中,辦成了高級中學。將樂一中現(xiàn)有教職工168人,其中專業(yè)技術人員164人。高級教師62人,中學一級教師68人,具有碩士學歷教師3人,本科學歷教師143人。學生人數(shù)達2000多人,設36個教學班。學校建有現(xiàn)代化的教學實驗大樓、教學樓和800多個床位的學生公寓樓。學校擁有標準塑膠田徑場、語音室、計算機室、多媒體電教室、天文臺、現(xiàn)代化的理化生實驗室、音樂美術室等教學設施,是莘莘學子學習成才的好地方。學校發(fā)揚"團結、礪志、求實、創(chuàng)新"的校訓精神,提出"德育立校、依法治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特色辦校、以人為本、持續(xù)發(fā)展"的辦學理念。實行校長負責制,在校長領導下,黨政通力合作,行政分級管理,以年級組為主體與教研組相協(xié)調的綜合管理體系。設有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工會,校級領導6人,中層干部15人。行政班子結構合理,人員精干,民主務實,作風過硬。學校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重視制度化、規(guī)范化管理,實行職稱評聘分開,競聘上崗,形成"制度管人、競爭用人"管理機制。在教育教學中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健康為基礎,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制定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來嚴格規(guī)范學生行為。開展自我管理周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重視德育常規(guī)管理,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chuàng)新"。 重視衛(wèi)生健康教育,積極爭創(chuàng)"省級紅十字會模范學校"。重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綜安全等工作,積極爭創(chuàng)平安校園。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命線。學校建立一個以教務處、教研室為龍頭,年段長和教研組組長為主干,全體科任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工作機制。注重教研教改,以"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為方針,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自主教學模式。積極構建校本科研制度。學校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師表工程"、"培青工程"、"名師工程"、"繼續(xù)教育工程"。學校的教學質量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高考本科上線人數(shù)逐年提高。學校獲得全國普法先進單位、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省綠化紅旗單位、省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會、省紅旗團委、省級花園式單位、市花園式學校、市先進黨支部、市優(yōu)秀家長學校、市德育工作特色學校、市文明學校、市素質教育先進校、縣教育教學成果顯著單位等多項榮譽。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面對日益激烈的教育競爭,全體師生正以"改革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爭創(chuàng)一流"的嶄新姿態(tài),為創(chuàng)建將樂基礎教育第一品牌,為爭創(chuàng)山區(qū)一流名校而努力奮斗!
黌舍坐落于燕城北部西營路的黃山嶺上,建立于1969年春,原名永安市紅山中學,附屬永安貯木場,1995年1月與企業(yè)剝離,劃撥處所當局辦理,改名為永安四中。校園占地近40畝,黌舍現(xiàn)有教職工88人,兼任西席77人,此中中、初級西席65人,在校門生近900人,19個講授班?! ?ldquo;不挑選合適教誨的門生,但尋求合適門生的教誨”是我校的辦學理念;“勤懇、松散、敬業(yè)、貢獻”是我校的校訓;“全面生長、分層教誨、生長本性、進步本質”是我校的育人目標;“連合、拼搏、務虛、創(chuàng)新”是我校的學風。黌舍一直對峙依法治校,加強德育事情,強化教誨講授質量,主動展開新課改實際全面推動本質教誨。慢慢構成了校園綜合管理、五星班級評比等特性,前后獲得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三明市“建立‘安然校園活動’先進單位”、“花圃式單位”、“小百姓品德扶植先進個人”、“優(yōu)良家長黌舍”,永安市“文明黌舍”、“綜治先進單位”,教誨局“教誨講授先進單位”、“行風合格黌舍”、“德育事情先進單位”、“先進黨支部”、 “學習型先進單位”、“教誨鼓吹先進單位”等名譽稱呼?! ↑Z舍訂峙德育為首,從搞好校園綜合管理動手,加強校風扶植,與燕北派出所、武警中隊結成共建單位,建立“黌舍---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誨收集。主動展開百姓品德扶植“三牽手”活動,正視對門生停止“愛國主義、行動養(yǎng)成、法紀安然、心機安康”等教誨,以創(chuàng)“五有五無”為德育事情目標,創(chuàng)“五星班級”為路子,落實各項德育事情。高度正視安然教誨和防備事情,持續(xù)七年無嚴峻變亂,在校師生非普通滅亡率、守法犯法率均為零?! ↑Z舍一直以講授為中間,主動停止新課程鼎新研討與實際,不竭完美各種評價軌制,促進西席更新教誨講授看法,建立以報酬本,畢生學習的理念。正視師資步隊扶植和骨干西席的培訓事情,極大地進步了學習的質量和結果,并有必然命量的骨干西席成為有影響的帶頭人,此中,孫貞眾教員被評為“三明市優(yōu)良西席”,另有“三明市骨干西席”10人,“永安市教壇新秀”7人。主動展開學電腦、外語、合用技術的“新三學”活動,并為西席插手學習活動創(chuàng)作發(fā)明前提,盡力修建西席的學習平臺?! ≡诖撕蟮氖虑橹?,黌舍將持續(xù)對峙以德育為首,以安然、質量為事情重點,以鼎新、創(chuàng)新為事情主線,在鼎新中求沖破,在創(chuàng)新中謀生長。主動以新課程鼎新為契機,全面推動本質教誨,同時進一步改良辦學前提,爭創(chuàng)“省級樹模校”。
廈門市禾山中學創(chuàng)辦于1924年,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優(yōu)良傳統(tǒng)、嚴謹校風的省級重點學校。學校地處廈門島的幾何中心,東臨金尚路,西近臺灣街,南與呂嶺路相望,北毗仙岳大道,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yōu)越?! B門市禾山中學是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區(qū)(廈門市)中學學科實驗基地校,廈門市主課堂法制滲透教育示范校,國家教育部“十五”規(guī)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實驗學校,廈門市文明學校,校園清麗,景致優(yōu)美,教學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F(xiàn)有教職工192人,近幾年來,學校從外地名校引進了大批的優(yōu)秀教師和各學科帶頭人,大大充實了我校的教師隊伍,提高了教師素質?,F(xiàn)有特級教師其中特級教師1人,中高級教師123人,并擁有國家級骨干教師7人,省級8人,市級13人,校級學科帶頭人59人,已形成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W校校園占地面積32056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0平方米,運動場面積12000平方米,有300米的塑膠跑道和3個籃球場和2個排球場,還有十二副乒乓球臺,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場所。實驗樓設備齊全;塑膠運動場規(guī)范標準;住宿樓寬敞舒適;食堂寬大明亮;高中教學樓宏偉壯觀;初中教學樓修葺一新;是讀書的理想場所?! 〗鼛啄陙?,我校辦學規(guī)模、辦學效益不斷提高,辦學環(huán)境和設施進一步優(yōu)化,教育教學成績有巨大的提高,學校的顯著改變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社會的普遍贊譽。2002年12月被授予2000-2001年度廈門市文明學校,2004年7月再次被授予2002-2003年度廈門市文明學校,2004年9月榮獲廈門市初中教學質量進步獎,2004年10月被確定為國家教育部“十五”規(guī)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實驗學校,2005年5月被確認為福建省三級達標學校。2005年11月被評為福建省黨政工共建先進教工之家,2005年12月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學校目前正朝著省二級達標學校的目標邁進。
座落在我縣南面中心鄉(xiāng)鎮(zhèn)--靈地鎮(zhèn),開辦于1958年秋,曾易名為清寧四中(當時寧化、清流兩縣合并),現(xiàn)任校長黃清華。1970年開始開設高中班,成為一所普通完全中學。目前校園面積約2.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 9000平方米,教師63人,學生520人,為清流縣南片最大的學校。 半個世紀來,學校歷盡滄桑,幾度沉浮,有80年代的輝煌,也有90年代的滑坡。1996年在廣大群眾的強烈要求下,縣人大通過了《恢復清流二中高中招生,以順應社情民意》的議案。近年來,在"嚴謹、務實、高效"的教風影響下,學校"勤學、多思、成才"的學風已逐漸形成,教育教學質量有了長足的進步。學校以人為本、務實奮進、不斷總結歷史經驗,努力探索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追求卓越,先后獲得縣教育先進單位,縣級文明單位,縣級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合格單位,鎮(zhèn)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學地處戴云山南麓,位于上涌盆地中心坂,地勢平坦,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她素有“艱苦奮斗,勤儉辦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守紀、好學、求實、成才”的校風,是西半片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普通完全中學。 德化二中創(chuàng)辦迄今已有80年的歷史。 她走過了潯北初級中學――尚養(yǎng)農業(yè)職業(yè)學校――尚養(yǎng)農校高農部――德化第二中學――上涌中學――德化第二中學這創(chuàng)辦、復辦、合并、發(fā)展的艱難曲折而又輝煌的歷程。 1924年陳子明、賴雄西、蔣明章、鄭天崇、陳衡義、林德清等倡辦中學,籌措資金,在上涌中心坂建筑校舍,校舍落成后,即先設立潯北小學,招收高小學生,為潯北初級中學輸送生源,1925年正式成立私立潯北初級中學,附設潯北高小班,并報經省教育廳核準立案。是年招收初中新生38人,聘請上涌桂林村留日學生賴雄西返鄉(xiāng)任校長。當時,學校占地4畝,四周筑有圍墻,有土木結構樓4座,廚房、膳廳各1座。其間連續(xù)辦學至1933年,1933年底至1944年春,由于地方匪亂及自然災害,辦學資金無法籌集,學校停辦。 1944年冬里人陳慶南發(fā)起創(chuàng)辦私立尚養(yǎng)農業(yè)職業(yè)學校,并把自己的田園及山地計二千余畝價值三千萬元(舊幣)作為辦學的首創(chuàng)資金,本地的一些國民黨黨、政、軍的領導也加入發(fā)起,學校附近的桂陽鄉(xiāng)捐租百余擔,赤水雙陽捐資十萬多元贊助,并由前私立潯北初級中學校董會將前潯北初中校舍贈尚養(yǎng)農校做校舍,于1945年秋季又增招生一班,生數(shù)達80多名。是年恰好是抗戰(zhàn)結束的前夕,晉江中學、德化師范相繼遷回原校校址續(xù)辦,本地的學生除就讀尚養(yǎng)農校初農部外,學生要就讀初中十分不便,后召集校董會共同商討決定,將初農改為尚養(yǎng)初級中學,內分設尚養(yǎng)初農農職科,并呈報省教育廳,省廳于46年6月批準,于46年秋季增招初中學生一班,全校合計有三個班。由于學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規(guī)模逐漸擴大,添建了部分校舍,增開運動場,種植了一些農作物,當時經費,除初農部由私人及各保贈獻立賬外,又得到葛嶺鄉(xiāng)每年增加干稻谷四十擔,同時前潯北初中校董會把該校園1934年被土匪張雄南推毀的淪為公產的校租(第年一百多擔)底冊捐增給學校,并呈報省廳批準,將其校租作為改辦初中的經費,初中部的經費每年實得一百六十多擔,經費有所寬裕,1947年籌備辦尚養(yǎng)農校高農部,經省廳批準允許于1948年創(chuàng)辦招生。當時修建校園是靠組織學生勤工的辦法,每到勞作日,學生就到溪灘上搬運沙石,到曾坂挑石灰,到后宅砍木材和毛竹等等。學生們各盡其力,勞動情緒高漲,但是當時學校的人力、物力、財力極為有限(臨解放校租捐租無法正常收回),所以學校長期發(fā)展不起來,招收五屆的高農學生,畢業(yè)生不到20人。1952年秋經晉江地區(qū)行政公署批準將尚養(yǎng)農校高農部和泉州私立民生職業(yè)學校合并成立晉江地區(qū)農業(yè)學校,部分的專業(yè)課教師和大部分高農部學生也隨圖書、儀器遷到新校,把原尚養(yǎng)農校改名為德化第二中學,定12月5日為校慶日。 德化二中成立后,政府從各地抽調一批干部和教師到校工作,對歷史遺留的檔案資料進行整理,分類歸檔,開始著手新建一些校舍, 52―60年春每年均招收初中學生,60年秋辦普通高中,后因師資等條件的限制,62年高中部拼入德化一中,德三中(現(xiàn)赤水中學)初中部拼入二中,70年改名為德化上涌中學,71年又恢復了高中招生,83年10月恢復德化第二中學的名稱。91年7月又因師資和生源短缺縣政府決定德化二中高中部新生寄班德化一中高中部(二中高中建制保留)。因縣人大的倡議和政府的支持,96年秋恢復二中高中部招生。 之后五年,各級領導熱切關懷,校領導與教師團結一致,全體師生同心協(xié)力,努力推進學校發(fā)展的進程。二中先后被評為泉州市文明學校(1997年),德化縣綠化美化工作先進單位(1999-2000年度),縣文明學校(2002-2004年度),書法美術創(chuàng)作基地(2003年),并于2001年步入福建省普通中學“三級達標學校”的行列。 現(xiàn)校園占地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近2萬平方米,辦公樓、教學樓、圖書館、宿舍樓共9座;水泥籃球場3個,獨立排球場1個,羽毛球場2個,300米環(huán)形跑道1個,60米以上直跑道1個;物理實驗室2個,化學實驗室2個,生物實驗室1個,每個實驗室配有1個儀器室,音樂、美術、衛(wèi)生室各1間;多媒體電化教室1間,語音室和計算機室各2間;圖書館藏書66000多冊,配有8間閱覽室;并建成校園網(wǎng),實現(xiàn)了校校通。在校學生2487人,42個教學班,教職工132人,其中本科學歷55人。學校教研風氣濃厚,教師撰寫的論文在省、市、縣有關刊物發(fā)表上百篇,教學成績逐年提高,如95年中考成績獲全縣第一名,2004年高考有87人上本科線,2005年有69人上本科線,學生在省、市、縣學科競賽均獲過獎。 德化二中建校80周年來,先后擔任學校主要領導的有賴雄西(20年代留日學生)、蘇各直、陳慶南(曾任大田、漳平等縣縣長、福建省政府參議)、郭振華(曾任壽寧縣縣長)、柯仁、陳昭鋒、吳世端、黃文德(曾任上涌公社黨委書記、德化酒廠廠長)、黃昆水、王志民、周錦堯、鄭啟沿、盧美儀、鄧永清(曾任泉州教育局局長、市教委黨組書記)、徐其樹(曾任德化縣政協(xié)副主席)、林冬青(曾任德化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廣電局局長、教育局局長)、涂健祈(曾任教育局局長、現(xiàn)任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林發(fā)慶、葉樂善(現(xiàn)任陶瓷學院職業(yè)中專副校長)、連良才、陳德泉(曾任三中校長)、賴禮龍(曾任六中校長)、劉建昌(六中校長)、蘇開明、黃奇慶。從這所學校畢業(yè)的莘莘學子遍布全國各地,遍及各行各業(yè),在大江南北為祖國的發(fā)展默默地耕耘著,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歷史風雨的洗禮中,德化二中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歷程,終于迎來了八十華誕!我們愿母校永葆青春的活力向前發(fā)展!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關于華圖
新手指南
網(wǎng)站產品
公眾號
視頻號
備考群
投訴建議:
電話:400-8989-789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