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4-16 09:13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實驗教育學
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國的梅伊曼和拉伊等,代表作《實驗教育學》《實驗教育學綱要》
主要觀點:
第一,反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強調概念思辨的教育學;
第二,提倡把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應用于教育研究;
第三,劃分教育實驗的基本階段;
第四,主張用實驗、統(tǒng)計和比較的方法探索兒童心理發(fā)展過程的特點及其智力發(fā)展的水平,用實驗數(shù)據(jù)作為改革學制、課程和教學方法的依據(jù)。
二、文化教育學
代表人物:狄爾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主要觀點:
第一,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人類歷史是一種文化的歷史;
第二,教育過程是一種歷史文化過程;
第三,教育研究必須采用精神科學或文化科學的方法,即理解與解釋的方法進行;
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會歷史的客觀文化向個體的主觀文化的轉變,并將個體的主觀世界引導向博大的客觀文化世界,培養(yǎng)完整的人格,培養(yǎng)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徑就是“陶冶”與“喚醒”,建構和諧的對話的師生關系。
三、實用主義教育學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
主要觀點: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jīng)驗的不斷改造和改組;
第二,學校即社會;
第三,從做中學;
第四,以學生為中心;
第五,課程組織以學生的經(jīng)驗和興趣為中心。
四、馬克思主義教育學
代表人物:加里寧、凱洛夫、楊賢江等
馬卡連柯、《教育詩》、集體主義教育:集體、在集體中、為了集體
加里寧著有《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等書,深入研究共產(chǎn)主義教育問題,非常關懷孩子們的成長。
凱洛夫的《教育學》,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對我國建國后乃至現(xiàn)在的教育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的楊賢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綱》(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教育學著作)。
主要觀點:
第一,教育是一種社會歷史現(xiàn)象,在階級社會里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存在脫離社會影響的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于生產(chǎn)勞動,勞動方式和性質的變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內容的改變;
第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第四,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這不僅是促進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yǎng)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第五,在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的關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們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并反作用于它們,對于促進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的發(fā)展具有巨大作用;
第六,堅持運用馬克思方法論研究教育問題。
五、批判教育學
代表人物:鮑爾斯、阿普爾、布迪爾等
主要觀點:
第一,當代資本主義的學校教育是維護現(xiàn)實社會的不公平的工具,是造成社會差別、社會歧視和社會對立的根源;
第二,學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產(chǎn)出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政治意識形態(tài)、文化關系和經(jīng)濟結構;
第三,教育目的就是要對師生進行“啟蒙”,以達到意識“解放”的目的,從而積極地尋找克服教育及社會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
第四,教育理論研究要采用實踐批判的態(tài)度和方法。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文文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