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2-14 16:28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1.【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顧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顧炎武論學主張“博學于文”,“行己有恥”。強調學以經世,自一身以至天下國家之事,都應探究原委,反對明末空談心性的空疏學風。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的名言,后人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存天理,滅人欲”是朱熹理學思想的重要觀點之一,人欲即佛教講的三毒。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A項: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是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對于“格物”的含義,朱熹對此做出了兩種解釋一是“格物”是落實到事物上;二是“格物”是追求事物的深刻道理。A項排除。
B項: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號陽明,又號樂山居士。王守仁反對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戒律,反對盲目地服從封建的倫理道德,而強調個人的能動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學命題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論,具有要求沖破封建思想禁錮、呼吁思想和個性解放的意義。B項排除。
C項:張載,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宋明理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道出了宋明理學的根本精神,因其言簡意賅,歷代傳頌不衰。C項排除。
2.【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知識。
第二步,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合稱,又稱四子書,為歷代儒客學子研習之核心書經。南宋理學家朱熹從《禮記》中摘出《中庸》《大學》兩篇分章斷句,加以注釋,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
因此,選擇D選項。
3.【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知識。
第二步,“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的意思是“作為一個士,只有學識是遠遠不夠的,更要去身體力行”,這句話出自《墨子•修身》,屬于墨子的思想。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chuàng)立者,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jié)葬”“節(jié)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jié)用、尚賢為支點,創(chuàng)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C項正確,當選。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兜赖陆洝返乃枷牒诵氖?ldquo;道”,“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guī)律,以規(guī)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guī)律。引申到治國,“無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為“道”中的規(guī)律)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A項排除。
B項:此項為干擾項,排除。
D項:“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出自《孫子兵法·謀攻》,原意為讓敵人的軍隊喪失戰(zhàn)斗能力,從而使己方達到完勝的目的。現(xiàn)多指不通過雙方軍隊的兵刃的交鋒,便能使敵軍屈服。D項排除。
4.【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知識。
第二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A項:“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出自《論語》,是孔子的觀點。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C項:“圣人謀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是鬼谷子的觀點。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D項:“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則知尚淺。既親歷其域,則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出自《朱子語類》,是朱熹的觀點。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文文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