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01-22 11:51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形體是指具有長寬高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掌握形體的基本知識,能夠從生活中找到不同的形體。
2.通過對形體的自由組合,學會用各種形體來組成藝術品,提高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各種物體的形體美,在學習中體會形體的魅力以及美術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形體的概念,認識形體的基本特征。
難點:學會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進行形體組合創(chuàng)作。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老師請三個學生上臺堆積木,并啟發(fā)學生思考:通過堆積木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簡單的積木,經(jīng)過不同的組合可構成很多的物體造型變化。教師啟發(fā)并揭示課題:除了積木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形體可以進行組合呢?順勢導入新課《形體的組合》。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對比分析,理解概念
老師播放課件中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圖片和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石膏的圖片。提出問題:
①觀察并說說形體與形狀有什么區(qū)別?
②思考這些石膏形體有什么特征?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小結:形體的特征是具有長、寬、高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而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是平面圖形。我們生活中的任何物體都可以概括理解為各種形體。
2.觀察思考,總結概括
老師展示各種建筑物、雕塑和植物形體。(如國家大劇院、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立方體18號等圖片。)提出問題:
①學生觀察討論形體組合的分類,找出規(guī)律。
老師小結:
幾何形體:人工創(chuàng)造的形態(tài)。(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
自然形態(tài):指自然界客觀環(huán)境中形成的一些立體形態(tài)。(樹木、山川等。)
②小組比賽,快速列舉出生活中由立方體、球體、椎體等形體組成的物體。
比如:教室里的課桌椅、寫字用的筆、火車、輪船等。
環(huán)節(jié)三:示范講解
1.老師播放一些成品圖片,學生觀察并思考。
①分組討論,如何利用身邊不同形狀的廢棄材料組合成各種物體,造型要美觀、穩(wěn)固。
②學生討論時,可以借助手頭的材料進行簡單的堆積實驗。
2.教師示范并總結:組合時,重要之處是注意上下左右的平衡,從上往下,從大到小重疊組合成寶塔狀,比如東方明珠,形體相互傾斜交叉的組合,能讓形體組合更有變化。
環(huán)節(jié)四:實踐展評
1.作業(yè)要求:學生利用自己搜集的廢舊材料,自己設計制作一件立體作品。
2.學生自由分組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①學生將作品放到展覽區(qū),以藝術作品展覽的形式進行展出。
②派小組代表向大家進行解析自己小組的作品,并由同學給予評價。
③老師分別給各小組作品進行點評并滲透環(huán)保意識。最后,頒發(fā)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造型獎、最佳美觀獎。
環(huán)節(jié)五:小結作業(yè)
播放《金剛葫蘆娃》和《冰河世紀》動畫片段,學生感受平面動畫和立體動畫給我們帶來的不同視覺體驗,鼓勵學生課下可以去電影院觀看3D動畫片。
四、板書設計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上一篇: 教師招聘考試《各異的風土人》教學設計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