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2-09-26 16:15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
【解析】中國的青銅器發(fā)端于黃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和齊家文化階段,即出現(xiàn)了紅銅或黃銅打制而成的生產(chǎn)工具和青銅鑄造的銅鏡。到夏、商、周時代,青銅器的鑄造已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yè)生產(chǎn)部門,因此,這一階段被稱為“青銅時代”。故本題選A。
2.【答案】B
【解析】商代晚期形成較完備的青銅器種類,分禮器、樂器、兵器和車馬器四大類,其中,禮器為統(tǒng)治階級用以區(qū)別尊卑等級的器物。故本題選B。
3.【答案】A
【解析】我國是最早使用銅器的國家之一。1975年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爵,為迄今為止,出土最早的最完整的青銅器。二里頭遺址年代約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之間,與《史記》的夏代紀年相當。B項,《司母戊大方鼎》又稱《后母戊鼎》,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宏,紋飾美觀,鑄造工藝高超,是迄今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出土最大、最重的商朝青銅禮器,享有“鎮(zhèn)國之寶”的美譽。C項,編鐘興起于夏朝,盛于春秋戰(zhàn)國直至秦漢。尤以《曾侯乙編鐘》最為著名。D項,《人面方鼎》,1959年湖南省寧鄉(xiāng)市黃材寨子山出土,商器體呈長方形,立耳,四柱狀足,為商朝后期鼎常見的樣式。故本題選A。
4.【答案】D
【解析】《毛公鼎》高53.8公分,口飾重環(huán)紋一道,敞口,雙立耳,三蹄足。其銘文長度接近497字(有497字、499字、500字等說法),有“抵得一篇《尚書》”之譽?!睹Α肥乾F(xiàn)存青銅器銘文中最長的一篇,堪稱西周青銅器中銘文之最。A項,商朝人面紋銅鼎,鼎為炊器,上有兩耳,便于提攜,下有四足,便于加溫。腹內(nèi)有“大禾”二字銘文。B項,散氏盤,西周晚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間以獸首三,圈足飾獸面紋。內(nèi)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C項,墻盤,西周銅器,因墻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稱作“史墻盤”,墻盤型巨大,底部鑄有銘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別飾鳳紋和獸體卷曲紋,雷紋填地,圈足有折邊。故本題選D。
5.【答案】D
【解析】《曾侯乙編鐘》是1978年在湖北隨縣戰(zhàn)國時期曾國的國君乙的墓葬中出土的戰(zhàn)國早期重要青銅樂器,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故本題選D。
二、填空題
1.【答案】商朝
2.【答案】春秋
三、判斷題
1.【答案】√
【解析】《后母戊鼎》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宏,紋飾美觀,鑄造工藝高超,是迄今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出土最大、最重的商朝青銅禮器,享有“鎮(zhèn)國之寶”的美譽。因此正確。
2.【答案】×
【解析】《人物御龍帛畫》于1973年5月出自長沙子彈庫楚墓,畫面正中一危冠長袍、蓄有胡須、神情瀟灑、側(cè)身擁劍貴族的中年男子,頭頂華蓋,駕馭舟形巨龍向天國飛升的情景,龍尾立一仙鶴,龍身下畫一鯉魚,表示龍正行進在天河中。帛畫的上端系以絲繩,其用途無疑是喪葬中的旌幡。畫中的男女都是墓的主人。戰(zhàn)國時期的《人物龍鳳帛畫》,1949年2月出土自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因此錯誤。
四、名詞解釋
1.【參考答案】
《蓮鶴方壺》為春秋時期青銅器代表作,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鄭市李家樓村鄭國國君大墓。此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后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于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從制作工藝上看,蓮鶴方壺的鑄造采用了圓雕、淺浮雕、細刻、焊接等多種技法,工藝精湛,反映了春秋時期的整體風貌,與商周時期的厚重莊嚴的青銅器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蓮鶴方壺不僅紋飾細膩新穎,而且結(jié)構復雜、鑄造精美?!渡忷Q方壺》堪稱是春秋時期青銅工藝的典范之作,具有社會大變革時代的藝術特點。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