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中小學教綜筆試主觀題(71)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10-20 16:33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1.張林是一個對上網(wǎng)非常癡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買了一臺電腦在家中上網(wǎng)。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沒有表示反對,到后來,他發(fā)展到每天一起床,就去上網(wǎng)。連中午、晚上休息時間也不放過。張林儼然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網(wǎng)蟲”,沉迷于互聯(lián)網(wǎng)上緊張激烈的游戲、精美的圖片和無拘無束的網(wǎng)上聊天而無法自拔。

老師了解了這一情況后并沒有全盤否定張林的上網(wǎng)行為,而是與他聊起互聯(lián)網(wǎng),聊起比爾·蓋茨,充分肯定了他通過上網(wǎng)學習電腦技術的積極性,并進一步了解了張林上網(wǎng)的內(nèi)心世界。針對他的情況,老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加強與同學的交流。例如讓他擔任小組長,每天收發(fā)、檢查作業(yè),勞動值日中負責協(xié)調(diào)合作,帶領同學建立互幫互助關系。第二,針對他喜歡電腦的特點,成立了計算機興趣小組,并讓他擔任組長,有計劃、有落實地定期給其他同學講解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第三,利用各種機會表揚他,與他溝通,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張林對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在班級工作中為老師出謀劃策,有活搶著干。任課老師都反映張林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問題:

試以德育的原則和方法的相關理論評析這位教師的做法。

1.【參考答案】

(1)材料中這位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主要遵循的原則有:疏導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和長善救失原則。

①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材料中教師在得知張林沉迷網(wǎng)絡無法自拔時,并沒有批評和懲罰,而是與張林溝通交流,從他的興趣出發(fā),因勢利導,堅持正面教育,對其進行疏導。

②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材料中的教師通過了解張林的上網(wǎng)情況和內(nèi)心世界,根據(jù)他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進行教育,最終使得張林有了自信心,在各方面都得到顯著的提高。

③長善救失原則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fā)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diào)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材料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張林對網(wǎng)絡的積極性,成立了計算機興趣小組,并讓他擔任組長,定期給其他同學講解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揚長避短,變劣勢為優(yōu)勢,這不僅讓張林減輕了對網(wǎng)絡的依賴,更促進了他整體的發(fā)展。

(2)材料中的這位教師在進行德育時主要采用了說服教育法、實際鍛煉法和品德評價法。

①說服教育法指借助語言和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認識的方法。材料中的教師并沒有否定張林對網(wǎng)絡的興趣,而是以此為契機,因勢利導,有針對性的展開交流和溝通。

②指導實踐法,也稱實際鍛煉法,指教育者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實際活動,在行為實踐中使學生接受磨煉和考驗,以培養(yǎng)優(yōu)良思想品德的方法。材料中教師通過委托任務,鼓勵張林多參加集體活動,加強與同學交流,給計算機小組的其他同學講解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等都屬于德育的實際鍛煉法。

③品德評價法,根據(jù)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促使其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的一種方法。材料中教師充分肯定張林通過上網(wǎng)學習電腦技術的積極性,并利用各種機會表揚他,肯定他的努力與進步,促進他的成長。

2.徐某上課經(jīng)常搞小動作,不集中精神,搞別人頭發(fā),老師用眼神暗示,多次無效,反復。

問題:

(1)從心理學分析他存在的問題?

(2)你是老師會如何做?

2.【參考答案】

(1)①徐某可能存在兒童多動綜合癥。兒童多動綜合癥,是小學生中最常見的一種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動過度為主要特征的行為障礙綜合癥。多動癥兒童行為的主要特征是: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沖動行為。材料中徐某經(jīng)常搞小動作,不集中精神,是兒童多動癥的體現(xiàn)。

②徐某存在課堂問題行為。課堂問題行為是指在課堂中發(fā)生的,違反課堂規(guī)則,妨礙及干擾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或影響教學效率的行為。徐某在課堂上搞別人頭發(fā),教師用眼神暗示無效,是課堂問題行為的體現(xiàn)。

③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指激發(fā)、定向和維持學習行為,并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傾向。搞別人頭發(fā),老師用眼神暗示多次無效,反復。說明他缺乏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作為老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面對兒童多動綜合癥。作為教師我將這一情況反饋給徐某家長。在教學中,采用各種行為療法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其自制力、注意力。可用強化、獎勵法、代幣法等。此外,可以指導徐某進行自我指導訓練的方法。即發(fā)展兒童的自我對話,加強內(nèi)部言語對自身行為的引導和控制作用。

②對于徐某的課堂問題行為。因為老師用眼神暗示,多次無效,因此作為教師可以正面嚴肅批評,指出其缺點,制止其行為。當然,正面批評要建立在尊重學生的人格基礎上。當然作為教師也可以適當利用一些懲罰措施,運用得當,也可起到制止問題行為的作用。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該同學是一種消極的課堂問題行為。消極的課堂行為,是那些干擾課堂教學的行為。對于消極的課堂為,適當?shù)膽土P是必要的。

③課下找該生談話,詢問徐某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具體的深層次的原因,充分了解該學生的心理訴求,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學生知識沒有掌握扎實,這樣我會給學生補課;第二,學生之前走神了,可能是因為我的課講得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在以后我會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第三,學生求關注,我會盡可能多的關心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清楚的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注。

關注公眾號

責任編輯:王道垣

教師教育網(wǎng) 教育信息網(wǎng) 人事考試網(wǎng)

>>更多教師資格證國考相關信息/資料查看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初中生齊某與同學方某有矛盾,齊某多次放學后攔截并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 )是教師個體專業(yè)不斷發(fā)展的歷程,是教師通過努力以下教學用語不符合現(xiàn)階段教育理念的李老師為了貫徹素質(zhì)教育的觀念,在班級中組織了古詩詞

精彩推薦

換一換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p>

咨詢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