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10-12 14:12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試題示例】
1.材料一:
有位老師教“圓”這個概念時,一開頭就問學生:“車輪是什么形狀?”同學們覺得這個概念太簡單,便笑著回答:“圓形。”教師又同:“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呢?難道不能做成別的形狀,比方說,做成三角形,四邊形等?”同學們一下子被逗樂了,紛紛回答:“不能!”“它們無法滾動!”教師再問:“那就做成這樣的形狀吧!(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橢圓)行嗎”同學們開始茫然,繼而大笑越來:“這樣一來,車子前進時就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教師再進一步發(fā)問:“為什么做成圓形就不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呢?”同學們議論紛紛,最后終于找到了答案:“因為圓形車輪上的點到軸心的距離是相等的。”至此教師自然地引出圓的定義。
問題:
(1)上述案例,教師運用了什么教學方法?請簡要解釋這種方法。
(2)教師在教學中貫徹了什么教學原則?請對其進行簡單解釋。
1.【參考答案】
(1)案例中的教師主要采用了問答法。問答法也叫談話法,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通過問答、對話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獲取或鞏固知識,促進學生智能發(fā)展的方法。案例中的教師通過問答的方式來啟發(fā)引導學生得出圓的定義,正是問答法的體現(xiàn)。
(2)題干中的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貫徹了啟發(fā)性教學原則。
啟發(fā)性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向題的能力。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圓的定義,而是聯(lián)系生活,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掌握結論,體現(xiàn)了這一教學原則。
2.某小學六(3)班是全校有名的亂班,上課紀律混亂,打架成風。班上有一名“在野學生領袖”,喜好《水滸傳》中的人物,愛打抱不平,常常“為朋友兩肋插刀”。打架時,只要他一揮手,其他人就蜂擁而上。班上正氣不能抬頭,班干部顯得軟弱無力,全班同學的學習成績逐步下降。
問題:
(1)如何將亂班轉化為優(yōu)良的班集體?
(2)如何正確對待和教育轉化“在野學生領袖”?
2.【參考答案】
(1)一個班之所以會是一個亂班,跟沒有形成良好的班風是密切相關的,因此,要將亂班轉化為優(yōu)良的班集體,就要從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著手。具體做法如下:
①制定共同的奮斗目標;
②選拔和培養(yǎng)學生干部/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
③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④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⑤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2)要教育轉化“在野學生領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要對這位“領袖”有充分的了解,這是做好轉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材料中的這位“在野學生領袖”之所以能夠在打架時一揮手就能一呼百應,跟他愛打抱不平,常常“為朋友兩肋插刀”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教師可以從這個角度入手進行轉化。
②充分挖掘他身上的閃光點,因材施教。作為一名教師,在充分了解這位“領袖”的基礎上,就要做好教育工作,嚴格要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
③對待這種有“領袖”氣質的學生,要讓他充分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轉化為“正式的學生領袖”,成為教師的左膀右臂,利用其特長為班級做好事,爭榮譽。
責任編輯:張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