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20-09-17 08:49 安徽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四、網絡報名
報名采用網絡報名的方式進行,報考人員登陸淮北市人事考試網上報名系統(直接登陸http://hbpta.pzhl.net/index.php或者在淮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首頁點擊“人事考試專題”)進入報名。報名時間為2020年9月23日9:00至9月29日16:00,逾期不再補報。
報考人員登錄淮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進行報名,在網上閱知《考試期間疫情防控須知》并簽署《考生誠信承諾書》,填寫《淮北市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報名資格審查表》,上傳本人電子照片(近期免冠正面證件照,jpg格式,尺寸為295×413像素,大小20-100kb),并提供有效通信方式。報考人員填寫的信息必須與本人實際情況、報考條件和所報考的崗位要求相一致。凡弄虛作假通過資格審查,其實際情況與報考條件規(guī)定不符的,一經查實,即取消考試、聘用等資格。
每位報考人員限報一個崗位,并須使用同一有效居民身份證進行報名和參加考試。
報考人員報名24小時后至9月29日17:00前可隨時登錄淮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查詢是否通過了資格審查。通過審查的,不得改報其他崗位;尚未審查或未通過審查的,在9月30日16:00前可以改報其他崗位。
通過資格審查的報考人員,應于10月2日16:00前登錄淮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按規(guī)定繳納筆試考試費用(逾期未繳費的視為自行放棄)。根據安徽省物價局、安徽省財政廳皖價費〔2009〕118號文件規(guī)定,按每人每科45元標準收取考試費用??忌墒褂梦⑿呕蛘吖ど蹄y行網上銀行支付報名費,對于采用工商銀行網上銀行的報考人員需提前辦理網上支付筆試考試費用的支付工具(工商銀行銀聯卡)。
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金城鎮(zhèn)家庭和農村特困家庭的報考人員,可以享受減免筆試考試費用的政策。此類人員報名后,先實行網上確認和網上繳費。2020年10月11日至15日期間,將報名資格審查表和所需證明材料拍照后發(fā)送至電子郵箱syk3198926@163.com?;幢笔腥耸驴荚囍行膿宿k理筆試減免費用手續(xù)。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金城鎮(zhèn)家庭人員,應提供低保證;農村特困家庭人員,應提供特困家庭基本情況檔案卡。上述人員還要同時提供能夠證明其與家庭所屬關系的相關證明材料(如戶口簿等)。
為確保新進人員質量,確認報考人數與崗位招聘計劃數的比例達不到3:1的,取消或相應核減該崗位招聘計劃數。少數緊缺急需專業(yè)的崗位,經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準同意,可按2:1比例開考。被取消招聘崗位的報考人員,可于10月10日12:00-17:00改報其他符合條件的崗位。
五、筆試
2020年度淮北市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筆試統一考公共科目。公共科目包括《職業(yè)能力測試》和《公共基礎知識》兩科,所有考生均須參加兩門公共科目考試。
《職業(yè)能力測試》主要考查考生的綜合素質,主要內容包括言語理解、數量關系、判斷推理、數據分析等,考試時間為90分鐘,滿分100分。
《公共基礎知識》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質,主要內容包括常識、法律、語文知識和寫作等,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本次考試不指定考試輔導用書,不舉辦也不委托任何機構舉辦考試培訓班。
考試時間為2020年10月18日(星期日)。
上午 8:00—9:30 職業(yè)能力測試
10:00—12:00公共基礎知識
報考人員可于10月15日9:00至10月17日17:00從淮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人事考試專題”自行下載并打印《準考證》。具體考試地點見準考證。
按照疫情防控有關要求,不適宜參加統一筆試的考生,不予參加考試。
筆試最低控制合格分數線為公共科目中兩科筆試成績總分90分(其中,報考藝術、體育類專業(yè)崗位的考生公共科目中兩科筆試成績總分放寬到80分)。專業(yè)測試的入圍人選,從同崗位最低控制合格分數線以上人員中按規(guī)定確定。
經我省統一組織選拔的“選聘高校畢業(yè)生到村任職工作”、“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以及中央和外省組織選拔的安徽籍“服務基層項目”人員,按規(guī)定執(zhí)行加分政策。上述人員于2020年10月18日14:30-17:30和2020年10月19日8:00-12:00,14:30-17:30期間,攜帶相關證書到淮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事業(yè)單位人事管理科(淮北市相山區(qū)孟山北路45號13樓1311房間,聯系電話0561-3198926)申報加分事宜。
“大學生村官”應提供由省級組織部門出具的大學生村官服務證書原件和復印件;“特崗教師”應提供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出具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教師服務證書原件和復印件;“三支一扶”人員應提供由全國“三支一扶”工作協調管理辦公室監(jiān)制、省級“三支一扶”工作協調管理機構出具的高校畢業(yè)生“三支一扶”服務證書原件和復印件;大學生服務西部志愿者應提供由共青團中央統一制作的服務證和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鑒定表原件和復印件(服務期須滿兩年及以上)。
對經審核符合加分條件的人員,淮北先鋒網、淮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向社會公示5天,公示無異議的,按規(guī)定程序將其公共科目筆試成績每門增加2分。報考定向招聘“服務基層項目”崗位的人員,不再實行加分政策。
六、資格復審
筆試成績按照《職業(yè)能力測試》+《公共基礎知識》成績確定。按照應聘人員筆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根據招聘崗位計劃數,按3:1的比例確定各崗位參加專業(yè)測試的人員,最后一名如有數名考生筆試成績相同的,一并確定為參加專業(yè)測試人選。
資格復審依據招聘公告規(guī)定的報考資格條件和應聘人員網上報名時提供的照片與信息進行。凡與報考資格條件要求不符或不能按規(guī)定提供證件材料的,取消其參加專業(yè)測試資格。由此出現人選缺額的,依筆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在規(guī)定時間內依次等額遞補。遞補只進行一次。
資格復審時,報考人員應提供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原件、學歷(學位)證書、招聘崗位規(guī)定要求的相關證書、證明等原件和報名資格審查表等材料。其中:
(1)屬全日制2020年應屆畢業(yè)生的,還須提供省級教育主管部門頒發(fā)的普通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報到證;其中,未取得畢業(yè)證書的,還須提供本人學生證原件、本人關于畢業(yè)證書專業(yè)與報考崗位專業(yè)一致的書面承諾等材料。
(2)屬已修完教學計劃規(guī)定全部課程、各科成績合格、2020年畢業(yè)但尚未取得畢業(yè)證書的非全日制學歷教育的,還須提供學校或省、市負責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等工作的教育主管部門出具的該學歷層次、畢業(yè)時間以及“2020年畢業(yè),已修完教學計劃規(guī)定全部課程,各科成績合格,畢業(yè)證書待發(fā)”的書面證明、本人關于畢業(yè)證書專業(yè)與報考崗位專業(yè)一致的書面承諾等材料。
(3)報考定向招聘“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崗位的,還須提供服務基層的證書(鑒定表),退役大學生士兵須提供入伍通知書(或入伍批準存根復印件)、退役證明材料。2020年服務期滿的“服務基層項目”人員,提供證書(鑒定表)或相關證明材料。
(4)國家規(guī)定的擇業(yè)期內未落實工作單位報考“應屆畢業(yè)生”崗位的,還須根據其身份,相應提供其檔案等相關材料所在單位證明,或服務基層項目相關證明材料,或退役大學生士兵相關證明材料,以及本人關于在擇業(yè)期內未落實工作單位的書面承諾等材料。
(5)報考定向招聘“退役大學生士兵”崗位的,須提供入伍通知書(或入伍批準存根復印件)、退役證明材料。
(6)機關、事業(yè)單位在編正式工作人員還須按干部人事管理權限提供單位和主管部門同意報考的證明。
資格復審合格的報考人員,領取專業(yè)測試通知書。
七、專業(yè)測試
專業(yè)測試可選擇采取結構化面試、無生上課、技能操作等方式進行,主要考查應聘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業(yè)務)能力、管理能力、實際操作技能以及潛能等。專業(yè)測試總成績滿分按100分計算。
實際參加專業(yè)測試人員少于或等于崗位招聘計劃數的,考生專業(yè)測試成績須達到70分及以上或當天同一考場實際參加專業(yè)測試人員的平均分,方可進入體檢與考察環(huán)節(jié)。
專業(yè)測試的具體事項另行通知。
八、成績合成
報考人員考試最終成績依筆試成績與專業(yè)測試成績合成確定后在淮北先鋒網、淮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上公布。
考試最終成績按筆試成績占60%、專業(yè)測試成績占40%合成確定。
計算公式:(《職業(yè)能力測試》成績+《公共基礎知識》成績)÷2×0.6+專業(yè)測試成績×0.4。
成績合成時,筆試成績、專業(yè)測試成績計算時分別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小數點后第三位四舍五入。
根據招聘計劃數和應聘人員考試最終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1:1比例等額確定體檢、考察對象(如最終成績相同,依次以專業(yè)測試成績、《職業(yè)能力測試》成績、《公共基礎知識》成績得分高者優(yōu)先。若考生各科目成績均相同,則采取加試的方法,加試方案另行公布)。
責任編輯:郭爽
熱門標簽: 淮北教師招聘公告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