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9-09 14:4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歷史典故在我們綜合素質的文化素養(yǎng)考試部分,是一個出題的角度,當然,所考查的都是相對普遍的,大家比較熟悉的典故,筆者整理出來一些不同歷史時期的典故,以備考生們學習使用。
先秦時期的著名典故
1.孝感天地:上古時期(夏之前),三個有名的上古君王:堯、舜、禹。其中舜非常孝順,堯把娥皇女英嫁給舜,引起舜的父親瞽叟、后母和弟弟的嫉妒而想暗害舜。瞽叟叫舜修理米倉,等舜上了倉頂從下面放火燒倉,舜用兩個斗笠挾持著身子跳下才幸免被害。瞽叟令舜掘井,等他入井底后立刻下土填井,舜從井底旁邊洞口逃出。即便如此,舜依然很孝順,堯被感動。
2.三過家門而不入:上古時期,大禹在黃河流域治水,治水十三年路過家門三次而不入。
3.一鳴驚人:春秋時期,楚莊王登基三年不作為,伍舉是忠臣,冒死進諫說有個鳥不飛也不鳴,楚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4.臥薪嘗膽: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國家被吳王夫差所滅,勾踐給吳王干各種體力活,睡柴火嘗苦膽。伍子胥一直提醒吳王夫差要殺死勾踐,但后來夫差放勾踐回國,使得勾踐最終得以復國。用“臥薪嘗膽”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fā)憤圖強,終能夠苦盡甘來。
5.立木為信: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為推行新政,在都城南門立三丈高木頭,如果有人把木頭從都城南門搬到北門就給十金,人群中有人把木頭搬到北門后商君信守承諾賞賜金子,人們相信商鞅新政。
6.圍魏救趙:戰(zhàn)國時期魏國龐涓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孫臏圍魏國都城救趙國。戰(zhàn)爭名稱是桂陵之戰(zhàn),對應典故是圍魏救趙。馬陵之戰(zhàn)對應的典故為減灶誘敵。
7.田忌賽馬:戰(zhàn)國時期,孫臏給田忌出主意改變馬匹的出場順序,使得田忌跟齊威王的賽馬中取勝。
8.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期,長平之戰(zhàn)交戰(zhàn)雙方為秦(白起)趙(先是廉頗、后是趙括),趙括只看兵書沒有實戰(zhàn)經驗被白起戰(zhàn)勝。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9.圖窮匕見:戰(zhàn)國時期,燕太子丹找荊軻去刺秦王,荊軻帶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地圖見秦王,最后沒有刺殺成功。比喻事情發(fā)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10.奇貨可居:戰(zhàn)國時期,秦異人年輕的時候曾在趙國都城邯鄲做質子處境非常艱難。呂不韋知道后認為他是“奇貨可居”,格外照顧秦異人并把趙姬送給他。奇貨可居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占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11.一字千金:呂不韋找門客寫《呂氏春秋》,并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并發(fā)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原指改動一個字賞賜千金,一個字值一千金,后用來稱贊詩文精妙,價值極高,也指書法作品珍貴。
12.一鼓作氣:春秋時期齊魯長勺之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提到:打仗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后多喻趁銳氣旺盛之時一舉成事或鼓足干勁,一往直前。
13.負荊請罪: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臣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廉頗不服氣藺相如位在廉頗之上,一開始不了解藺相如回避、容讓他的苦心是怕將相失和,后來知道原委后上門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14.韋編三絕:春秋時期,孔子“晚年喜易”,反復讀《周易》,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磨斷了幾次。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15.高山流水:春秋時期,俞伯牙(撫琴)和鐘子期(聽琴),鐘子期是樵夫,可以從俞伯牙的琴聲中聽到高山和江河的聲音,鐘子期去世后,俞伯牙以刀斷弦、把琴給摔壞。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16.完璧歸趙:戰(zhàn)國時期藺相如,秦昭襄王(秦稷)想要和氏璧,藺相如斗智把和氏璧完整送回趙國。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17.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文公最開始在楚國逃亡,為報答楚王的援助,許諾將來如果兩國交戰(zhàn),晉國情愿退避三舍,即后退九十里。后來在城濮之戰(zhàn)中,晉文公將軍隊后退九十里,晉文公最后取得勝利。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18.諱疾忌醫(yī):戰(zhàn)國時期,名醫(yī)扁鵲見蔡桓公(齊國國君,為與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區(qū)別稱為蔡桓公,都城為上蔡)。告知其疾病在腠理、肌膚、腸胃、骨髓,蔡桓公不聽扁鵲的勸告最后不治而終。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刮骨療傷:講述了三國時關羽生擒于禁斬殺龐德之后,再次進攻樊城,卻被一枝帶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醫(yī)華佗來為他用刀刮骨去毒,帳里帳外的人都面色如土,而關羽仍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的故事。
19.舉一反三:孔子教育弟子“通過一個方面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如果想不到我不會再教你們”。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善于推論,能觸類旁通,善于學習,能夠由此知彼。
20.濫竽充數(shù):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和南郭先生的故事。齊宣王喜歡聽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混入其中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死后,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演奏,南郭處士聽后便逃走了。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21.前倨后恭:戰(zhàn)國時期,蘇秦一開始貧困潦倒,他嫂子不給他做飯并整天挖苦他。蘇秦發(fā)達后身佩六國相印,其嫂子蛇形匍匐爬來見他。俗語有云: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先傲慢而后恭敬,形容對人的態(tài)度前后截然不同。
22.三令五申:春秋時期,孫武帶兵法找吳王闔閭,吳王讓孫武訓練后宮 180 名宮女,多次講解規(guī)則宮女依然不依令行動,孫武斬了兩個隊長(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震懾了宮女,所有的宮女都整齊認真地操練,不敢再當作兒戲了。后來吳王闔閭重用孫武。
23.百步穿楊:春秋時期,楚國人養(yǎng)由基射柳葉百發(fā)百中,后來別人勸他要見好就收,雖然他能百發(fā)百中但是力氣有限,一旦有一箭不能射中名聲就會被毀。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24.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出征迷路,管仲建議跟老馬走,果然跟著老馬找到原先的路了。比喻富于經驗、知是識非的人。
25.烽火戲諸侯: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臺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傳說商朝末期,有個叫姜太公的有識之土,因不滿于當時的黑暗政治,隱居在渭水邊上,但又很想有朝一日能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常常在皤溪釣魚,釣法很奇特,魚鉤是直的,放在離水面三尺以上的地方,鉤上沒有魚餌。過路人看到他這樣垂釣都暗暗發(fā)笑,他卻一本正經地說:“愿者上鉤來”。后來周文王打獵來到渭水邊,與姜太公談得很投機,就請他做了國師。姜太公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消滅了商朝。
26.毛遂自薦:戰(zhàn)國時毛遂是趙國平原君趙勝門客,因秦攻打趙國時,說服楚國合縱抗秦,而“鋒芒畢露”且“脫穎而出”。
狡兔三窟:戰(zhàn)國時馮諼對孟嘗君說:“狡兔有三窟才能免于一死。”于是他出謀劃策,為孟嘗君辦了三件大事,鞏固了孟嘗君的地位。
【真題示例】
1.有的成語與歷史人物密切相關。下列選項中,與“狡兔三窟”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
A.管仲與齊桓公 B.毛遂與平原君
C.馮諼與孟嘗君 D.曹劌與魯莊公
1.【答案】C
【解析】“狡兔三窟”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戰(zhàn)國時馮諼對孟嘗君說:“狡兔有三窟才能免于一死。”于是他出謀劃策,為孟嘗君辦了三件大事,鞏固了孟嘗君的地位。故本題選C。
2.下列名醫(yī)中,與“刮骨療傷”這一故事有關的是( )。
A.張仲景 B.李時珍
C.華佗 D.扁鵲
2.【答案】C
【解析】“刮骨療傷”講述了三國時關羽生擒于禁斬殺龐德之后,再次進攻樊城,卻被一枝帶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醫(yī)華佗來為他用刀刮骨去毒,帳里帳外的人都面色如土,而關羽仍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的故事。故本題選C。
3.下列選項中,與“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
A.周宣王 B.周文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3.【答案】B
【解析】傳說商朝末期,有個叫姜太公的有識之土,因不滿于當時的黑暗政治,隱居在渭水邊上,但又很想有朝一日能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常常在皤溪釣魚,釣法很奇特,魚鉤是直的,放在離水面三尺以上的地方,鉤上沒有魚餌。過路人看到他這樣垂釣都暗暗發(fā)笑,他卻一本正經地說:“愿者上鉤來”。后來周文王打獵來到渭水邊,與姜太公談得很投機,就請他做了國師。姜太公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消滅了商朝。故本題選B。
責任編輯:王道垣
上一篇: 中西方樂器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