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8-28 13:54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1.【答案】A
【解析】課程是隨社會的發(fā)展而演變的,課程反映一定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要求,受一定社會生產(chǎn)力和科學文化發(fā)展水平以及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制約。也就是說,社會、知識、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故本題選A。
2.【答案】D
【解析】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故本題選D。
3.【答案】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采取現(xiàn)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演示法”的實質是教師做示范性實驗(學生只能看教師做),而“實驗法”的實質是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操作。題干中“陳老師邊說邊將燃燒的木條分別伸入兩個集氣瓶中,告訴學生使木條熄滅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條繼續(xù)燃燒的是空氣”,學生并未親自進行實驗,只是陳老師進行了示范性實驗,故而屬于演示法。故本題選C。
4.【答案】D
【解析】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故本題選D。
5.【答案】B
【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fā)展。針對五個兒子不同的特點(樸—敏—盲—跛—僂),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樸—衣,敏—賈,盲—卜,跛—紡,僂—績),體現(xiàn)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故本題選B。
6.【答案】C
【解析】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種,它們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題干中,“小學生喜歡親近老師,渴望得到夸獎”是典型的“歸屬和愛的需要”。故本題選C。
7.【答案】D
【解析】思想品德課與其它學科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的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故本題選D。
8.【答案】C
【解析】雙趨沖突指兩種對個體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標同時出現(xiàn),形成強度相同的二個動機。由于條件限制,只能選其中的一個目標,此時個體往往會表現(xiàn)出難于取舍的矛盾心理,這就是雙趨沖突。題干中學生想專心聽課,又想玩手機,就屬于雙趨沖突。故本題選C。
9.【答案】C
【解析】激情發(fā)生時,意識范圍縮小,意識對行為的控制作用明顯降低,理解力降低,判斷力減弱,易感情用事,不考慮后果。即出現(xiàn)了“意識狹窄”現(xiàn)象。故本題選C。
10.【答案】A
【解析】復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nèi)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xiàn)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劃線是一種常用的復述策略。故本題選A。
責任編輯:張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