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05 08:29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1.題目:七年級上《原始農耕生活》片段教學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約10分鐘;
(2)河姆渡遺址的特點;
(3)相應的歷史史實講解;
(4)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試題解析】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情感
1.教師用現如今南北方吃的主食原料分別是什么引出話題。
2.教師進一步追問:人們能吃上米飯最早起源于什么時期?而最早種植農作物的原始農耕是怎樣出現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請同學們閱讀導入框的內容。
3.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由此導入課文。
二、環(huán)環(huán)相扣,講授新知
(一)河姆渡居民的農耕與家禽養(yǎng)殖
1.教師多媒體展示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有關水稻圖片。
2.提問: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水稻說明了什么?出土的稻谷其數量之大,世界罕見,又說明了什么?
3.點撥:(1)說明了河姆渡居民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2)江南氣候適生稻,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多媒體展示河姆渡遺址飼養(yǎng)家禽的有關圖片
5.提問:由于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糧食基本有了保障,打回來的受傷或活捉的獵物一時吃不完,怎么辦?
6.點撥:由于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糧食有了保障,打回來的獵物一時吃不完,慢慢就成了家禽家畜,原始家畜飼養(yǎng)業(yè)產生了。
(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與生活陶器
1.多媒體展示河姆渡遺址有關房屋復原的圖片
2.提問:結合地理學科知識,河姆渡居民為什么將房子建造成這種結構?有什么好處?
3.點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浙江地區(qū),屬于長江流域,地勢低洼,潮濕溫熱。干欄式建筑,既可防蛇蟲猛獸之害,又可防潮濕,下面還可以養(yǎng)殖家禽家畜。
4.多媒體展示河姆渡遺址出土陶器的有關圖片
5.提問:糧食豐收后,用什么工具盛放?又用什么工具做飯、盛飯呢?
6.點撥:農業(yè)出現后,糧食成了主食,一次就能收割下許多,這就需要大量的容器、炊具,陶器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陶器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氏族社會后的一項重要成就。
7.多媒體展示河姆渡遺址的有關圖片
提問:除了農業(yè)生產和基本的生活之外,河姆渡居民還干什么?
點撥:他們還會制作簡單的作為裝飾品的玉器和自娛自樂的原始樂器等。
注意:河姆渡人生活的內容,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把農業(yè)、畜牧業(yè)、生
活有邏輯的串聯起來,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
三、課堂練習,鞏固提升
1.教師設置教學情景:假如你穿越到原始社會時期的河姆渡,你想為當時的原始人類發(fā)展做哪些貢獻呢?
2.這樣的教學情景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的歷史視野與想象。
四、課堂小結,深入理解
1.在下課之前,教師問學生這節(jié)課的收獲。
2.對原始農耕文明代表河姆渡遺址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3.學生增強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積累。
五、作業(yè)布置,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更多資料,分析新石器時期河姆渡人的歷史貢獻。
2.了解更多有關水稻種植的歷史,探討對稻作農業(yè)的認識,下節(jié)課交流分享。
板書設計:
責任編輯:郭爽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